金石碑帖是传统收藏门类中的一项,“金”:包含夏商周各代青铜彝器、历代铜镜、钱币等,凡刻有文字的金属器物,皆可列入其中;“石”:指中国的刻石文化,凡是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石头,都包含在内。碑帖,就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操作流程,从带有铭文或者图案的器物上槌拓下来的拓本,或装帧成册,或装褫成轴,便于展观。它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有句话说得好:从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收藏就开始了。金石碑帖的收藏在宋代时,已较为普遍,而且还形成了多部研究金石碑帖的典籍,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十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明代有胡文焕纂《古今碑帖考》。这都为后来的金石碑帖的研究,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一直到清代乾、嘉之后,碑学大兴,所出金石学著作也渐多起来。
出版前言
序
第一章 实践出真知(上)
一 天津沈阳道
二 有利可图,可否做职业
三 节衣缩食,广收藏品
四 缘起报国寺
五 择机学习:中华典籍聚珍--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第二章 实践出真知(下)
一 择机学习: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二 择机学习:百年守望--国家图书馆特藏精品展
三 为鉴定而临帖
四 古墨收藏与碑帖鉴赏
五 拓本与纸墨
六 寂寞的碑阴:玄秘塔
第三章 成长之路(上)
一 鲁迅先生藏帖记
二 鸳鸯七志斋与千唐志斋
三 偶得《唐回元观钟楼铭》初拓本
四 宋刻《宣示表》原石
五 《宣示表》原石后续
第四章 成长之路(下)
一 善本《大唐圣帝感舍利之铭》
二 汉代刻石佳拓偶得记
三 钤印之不易
四 网络带来的思索
五 与友斗帖
六 广交师友,虚心请教
七 参与拍卖会,收藏者的成熟期
第五章 交流之路
一 藏而不露不可取
二 碑刻与书法--中国历代碑刻书法艺术展
三 异代赏音·金石永存--中国历代碑帖精品展
四 碑刻与书法一千古不变之艺术专题
五 中央美术学院大讲堂--碑帖收藏成果大检阅
六 碑帖收藏机缘
七 堂号小记
第六章 社会活动
一 “喜从天降”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
二 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三 配合编者,出版图书
后记
编后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