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从南方到北方的地域变迁为视角,以细腻的文学叙述为笔法,触摸1935年至1955年20年间中国电影的重大转折,叙述了中国电影的中心是怎样从上海转移到长春的,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基地——长影的红色基因是从哪里来的,以及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怎样将电影的“种子”播撒到全国的。本书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具有大历史观的作品,是难得的情怀之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长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将永远熠熠生辉。
第一章 1935年:中国电影的裂变之年
一、“电影原点”叙事:谁那么在意你生命的光影
二、“民族电影”叙事:给社会“加一点良心”
三、“左翼电影”叙事:开辟中国电影新路线
四、“软性电影”叙事:看它站在“硬电影”对面如何“化身姑娘”
五、“抗战电影”叙事:“狼”的隐喻与“枪”的直白
第二章 中国电影的“东北朝向”
一、袁牧之:《延安与八路军》开启的命运交响曲
二、钱筱璋:让新闻记录历史,让历史改变人生
三、田方:让我掏出心来对待你的纯真
四、舒群:给我一匹千里马,让我奔往圣地
五、金山:夜半歌声给谁听
第三章 “满映”风云
一、甘粕正彦:拿命参与“一场豪赌”的法西斯狂徒
二、李香兰:那是我倾尽一生也无法战胜的“时代”
三、张辛实:中国电影变革的关键“支点”
第四章 一座电影厂的“远征”
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当子弹经过一座电影厂的上空
二、铁轨上的电影厂:豁开黑土地的文化之犁
三、陈波儿:一位女战士的“明星叙事”
四、吴印成:艺术地看,这个世界令人如此着迷
五、钟敬之:画一个景,让“众生”演好“人生”
六、《松花江上》:在一条大河上流淌的中国气节
第五章 铁马冰河入“影”来
一、“前夜”的繁华:新中国电影的“袁牧之时间”
二、新中国“七个第一”的背后:摄影机上有英灵
三、从东北到全国:“种子”源于“摇篮”,“果实”遍布河山
四、1955年:在长影北大门登上“国家电影”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