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目前,后起诗人群体的流派与文学史命名一直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诗歌现象。自"朦胧诗"群体的流派命名在诗坛获得约定俗成的认可与流布以来,"第三代诗人"、"后朦胧诗群体"、"知识分子诗人"、"民间诗人"、"60后诗人"(也经常被称为"中间代诗人")、"70后诗人"、"80后诗人"、"90后诗人"等诗歌群体的流派与代际命名,便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我们稍微探究一下,不难发现,在这些诗歌流派与代际命名的背后,体现出后起诗人试图摆脱前辈诗人"影响的焦虑"心态,又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进入文学史的愿望。这反映出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崛起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诗人群体往往会进行代际意义上的自我命名。
辑尘世
城市日常的六种风格
观察星空的人
有理想的人
考场(一)
考场(二)
尘世(一)
尘世(二)
尘世(三)
尘世(四)
尘世(五)
尘世(六)
堆沙子
郁结者
东山村遇雨
夏日偶成
晨光
……
赵目珍,1981年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青年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外物》。曾获第九届“深圳青年文学奖”、“朗读者”2016年度很好诗人奖,入围2015年“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