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四书辨疑
收藏
评价
四书辨疑
商品编号:3979697
ISBN:978752037349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元)陈天祥|责编:孙萍|总主编:李铁映//王伟光
出版日期:2022-01-2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222.12
页数:384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5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1.99 (5.8折)
原价:¥8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元史·儒学传》曰:“元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艺之士,以通经能文彬彬焉众矣”。全祖望在《宋元学案》里也认为“有元立国,无可称者,惟学术尚未替。”元代诸儒相当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流传即是表现之一。陈天祥作《四书辨疑》,被时人认为是质疑朱学之作。至四库馆臣论此书曰“大意主于阙疑而不贵穿凿”、“实非有意立异规为门户之争者”,评价此书无害于《集注》,可并存相参。《四书辨疑》十五卷,其体例为先述原文,然后引朱熹《集注》之文,再做自己之分析辩驳。陈氏此书,所质疑者不惟《集注》一书而已,亦有对经文本身的疑问和对前人注解的指摘。持论公允,摒除门户之见。虽质疑朱子之失,亦肯定朱子之得。应该说,《四书辨疑》是以朱熹《集注》为依托而延展开去对经文的探究,其目的不是要贬抑朱学,而是力图匡正朱学,使其更加符合经文旨意而已。 《四书辨疑》是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对儒学经典在元初的传播情况以及元代儒生对经典的修养有一个切实的了解。
卷一 大学
在亲民。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顾提天之明命。
汤之盘铭。
作新民。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四书辨疑
“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卷二 论语
学而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无友不如己者。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礼之用,和为贵。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卷三 论语
卷四 论语
卷五 论语
卷六 论语
卷七 论语
卷八 论语
卷九 孟子
卷十 孟子
卷十一 孟子
卷十二 孟子
卷十三 孟子
卷十四 中庸
卷十五 中庸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