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走出”自我之狱” 布朗肖思想研究
收藏
评价
走出”自我之狱” 布朗肖思想研究
商品编号:3976681
ISBN:978720816887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朱玲玲|责编:吴书勇
出版日期:2021-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565.59
页数:187
册数:1
大约重量:7094(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7.06 (5.7折)
原价:¥6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有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布朗肖1923年升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德语和哲学,1925年与终身挚友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相遇。在学习哲学的列维纳斯引介下,布朗肖开始接触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又经由海德格尔,布朗肖深化了作为他核心论题的死亡哲学。1929年,布朗肖动身前往巴黎,以《怀疑论者的独断主义概念》在索邦大学学成学业。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法国思想界,尤其是后结构主义的哲学家,例如雅克·德里达等。本书作者研读与参考了布朗肖著作的大量著作,就布朗肖哲学的神学来源、语言观、死亡观、他者观、文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依托布朗肖本身的著作文本,分析了他与当代其他哲学家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巴塔耶、米歇尔·福柯之间的联系,给了读者一个全面的、细致的布朗肖思想的分析。
总序
序言 爱与争:思无限
绪论 布朗肖的生平与著作简论
章 布朗肖思想的神学之维
节 人的人—神二元性
第二节 自我的弃绝
第三节 至深的黑暗
第二章 布朗肖的语言观
节 概念性语言——对在场事物的"谋杀"
第二节 澄明与遮蔽的两重奏——作为"双面魔鬼"的语言
第三节 文学语言——冥府中俄耳甫斯的目光
第三章 布朗肖的死亡观
节 自杀与主体性
第二节 死亡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
结语
参考文献
朱玲玲,198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外交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兴趣在当代法国文学理论、美学等。曾在《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过关于布朗肖、利奥塔、福柯的论文数篇。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