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新变化研究
收藏
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新变化研究
商品编号:3967511
ISBN:9787509671634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周晓津|责编:张昕//张馨予//丁凤珠
出版日期:2020-1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C924.24
页数:496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5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7.44 (2.8折)
原价:¥9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口流动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变化,既是坚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口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定我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性环节,有助于把握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趋势与人口迁移规律,对于提出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新任务、新政策、促进人口区域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新变化研究》利用大数据弄清外来人口总量、区域分布和流向新变化,将大大提高人口管理的准确度和对策的有效性,以期解决人口服务管理的“盲人摸象”问题并弥补应急式管理缺陷,为制订中长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全书共十章,涉及了经济学、计算机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口经济学的多学科领域,以数据为基础,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有较多的创新性研究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是一部交叉性综合性新兴研究专著,书中相应数据及软件产品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拓展研究价值。
章 人口流动的重要概念界定及统计指标
节 国内外有关人口流动的概念内涵
一、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
二、美国人口资料局(PRB)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2009年)
四、国家统计局人口流动统计指标
五、本书常用流动人口概念及指标
第二节 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的流动人口
一、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
二、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
三、“四普”时期流动人口估计
第三节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流动人口
一、“五普”短表及长表所涉及的流动人口
二、“五普”流动人口数量及分类
三、“五普”流动人口数量探讨
第四节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流动人口
一、“六普”短表所涉及的流动人口项目
二、“六普”长表所涉及的流动人口项目

第二章 基于调查文献的人口流动流量、流向研究
节 省级区域内流动为主的年代:1980-1991年
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令人瞩目
二、人口主要流向大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
三、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比例较高
四、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迅速提高
第二节 由内陆向沿海跨省流动年代:1992-2000年
一、江西农村劳动力流出独具优势
二、川渝农村劳动力流出走在全国前列
三、中部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出规模惊人
四、1995年以后黔桂滇农村劳动力流出加速
五、大西北农村劳动力流出同样抢眼
六、东部农村劳动力流出规模也不小
七、大城市流入人口迅猛增加
第三节 劳务输出地可供流动性快速枯竭年代:2001-2005年
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化基本完成
二、劳务输出大省:河南人口流出规模及变化
三、劳务输出大省:川渝人口流出规模及变化
四、劳务输出大省:皖鄂湘赣人口流出规模及变化
五、劳工流入大省:粤浙苏人口流入及变化
六、劳工流入目的地:其他地区案例
第四节 跨省流动稳中有降、总流出人口保持平稳年代
一、农村流出劳动力跨省流动稳中有降的几个重要证据
二、广东省外省流入劳动力及流动人口估计
三、浙江及几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人口流动
四、2006-2008年全国农村流出劳动力
第五节 2010年以来的跨省人口流动文献综述
一、弱大数定律
二、强大数定律
三、切比雪夫定理
……
第三章 人口流动研究学术综述及应用进展
第四章 人口流动大数据计算基本理论和基础数据
第五章 全国跨省人口流出流量、流向计算
第六章 全国人口流动流量、流向矩阵分析
第七章 主要流入目的地人口流量及流向测度
第八章 主要流出来源地人口流出量及其流向测度
第九章 跨省人口流向构成和总流量误差校正
第十章 实名制条件下的人口流动大数据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专家推荐表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