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无家到有家的过程。从原初的掠夺婚、买卖婚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逐步完善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其中的贞节观和婚恋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正统思想。
引言
第一章远古时代的婚姻与家庭(约前21世纪之前)
第二章夏商周时代的婚姻与家庭(约前21世纪~前256)
一婚姻形式
二婚姻家庭制度
三婚姻成立方式
四婚姻成立条件
五女子地位
六贞节观
七婚恋习俗
第三章秦汉至唐时代的婚姻与家庭(前221~907)
一婚姻形式
二婚姻家庭制度
三婚姻成立条件
四贞节观
五民族婚姻
第四章宋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代的婚姻与家庭(960~1839)
一婚姻形式
二婚姻家庭制度
三婚姻成立条件
四贞节观
五民族婚姻
第五章清末至民国时代的婚姻与家庭(1840~1949)
一婚姻形式
二婚姻家庭制度
三婚姻成立条件
四贞节观
五婚姻家庭制度变革的曙光
顾鉴塘,江苏无锡人,1942年出生。1965年毕
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78年考入中国人
民大学农经系研究生班,1979年起从事人口研究
工作。1980年夏参加了费孝通先生主持的中国社
会学第一期讲习班的培训,1984年和1988年在莫
斯科大学联合国人口培训班短期进修。退休前任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市场与人口分析》
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论著及译著数十种。
顾鸣塘,江苏无锡人,1951年出生。1983年毕
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
位。2005年8月~2006年3月在日本龙谷大学任
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儒林外史)与江南士
绅生活》、 《唐宋传奇精逊等六种。发表学术
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
三次程印本》一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
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