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现代普什图语以动词时间语义特征为核心的情状体系统(客观)和以视点分布对立为核心的视点体系统(主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了普什图语时、语态和式等范畴意义对句子体貌意义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双部”普什图语体貌系统理论框架,深化了对普什图语时间语义表达的认识。本书是我国近年来普什图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同时也使我国学界的普什图语体貌系统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于普什图语复杂的体貌现象来说,本书的研究是基础,基于现有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供了更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对象
0.2.1 体貌系统
0.2.2 体和时的区别
0.3 普什图语体貌问题既往研究
0.3.1 阿富汗、巴基斯坦相关研究
0.3.2 欧关相关研究
0.3.3 中国相关研究
0.3.4 简评
0.4 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0.4.1 研究目的
0.4.2 研究意义
0.4.3 研究方法
0.5 结构和语料来源
0.5.1 结构
0.5.2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1 Betmd Comrie的经典体理论
1.1.1 基本观点
1.1.2 关于英语完成结构
1.2 Carlota Simth和Mari Olsen的双部体貌理论
1.2.1 Carlota Simth的双部体貌理论
1.2.2 Mari Olsen的双部体貌理论
1.2.3 对两种理论观点的取舍
1.3 构式语法关于体貌的研究理论
1.3.1 Klein的话题时间理论
1.3.2 Michaelis的构式压制理论
1.3.3 Croft的动词体理论
1.4 术语问题
1.4.1 完整/非完整、完成/非(未)完成、有界/无界
1.4.2 情状、情状体与情状类型
1.4.3 相、情状与事件
1.5 小结
第二章
普什图语情状体系统
2.1 情状的内部阶段和分类依据
2.1.1 情状的内部阶段
2.1.2 情状的分类依据
2.2 普什图语动词相和句子情状
2.2.1 动词相
2.2.2 句子情状
2.3 情状体的合成
2.3.1 情状体的合成模式
2.3.2 普什图语情状体的合成过程
2.4 小结
第三章
普什图语视点体系统
3.1 视点体的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