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记录清代晚期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著作。全书分“近代铁路引入中国的艰难历程”“媒体对铁路的宣传”“李鸿章铁路意识的萌生”“李鸿章铁路梦想的提出”“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李鸿章传播其铁路思想的努力”“李鸿章的铁路实践”“帮助李鸿章修建铁路的人”等8章,通过对李鸿章在晚清时期中国铁路的引入和修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性探索,借以剖析、透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以及无数先进人士为了救亡图存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研究综述
第一章 近代铁路引入中国的艰难历程
第一节 近代铁路的诞生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修建
第二节 晚清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
第三节 列强将铁路推人中国的宣传与举措
第四节 1874年吴淞铁路的修建
第五节 一般百姓对吴淞铁路修建之态度
第六节 清朝地方官员和中央政府的反应
第七节 《申报》的疑问
第八节 中英交涉和李鸿章的被卷人
第二章 媒体对铁路的宣传
第一节 媒体对中国周边国家铁路建设情形的报道
第二节 媒体对中国应引入和修建铁路的呼吁
第三节 《申报》和铁路支持者对李鸿章有意识地拉人
第四节 晚清朝野对于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反应和担忧
第三章 李鸿章铁路意识的萌生
第一节 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
第二节 郭嵩焘的宣传
第三节 列强对华进一步推介铁路
第四章 李鸿章铁路梦想的提出
第一节 1876年丁日昌修建台湾铁路的奏请
第二节 林维源的台湾铁路捐款与李鸿章的左右为难
第三节 刘铭传呈递《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与李鸿章的幕后策划
第四节 反对修建铁路的声音
第五节 李鸿章对刘铭传奏折的支持
第六节 李鸿章对张家骧奏折的驳斥
第七节 刘锡鸿的反对意见
第五章 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
第一节 官办铁路与商办铁路的对比、选择
第二节 李鸿章借债修路思想的萌生
第三节 刘铭传奏折中的借债修路表述
第四节 李鸿章对刘铭传的支持及其铁路外债观的直接提出
第五节 举债修路模式的重提及其反对的声音
第六节 向商办铁路模式的回归及其弊端
第七节 再次向举债修路模式的转变与铁路国有政策的出台
第八节 李鸿章发售洋股以替代洋债的尝试
第九节 李鸿章铁路外债观形成过程中的外界因素
第六章 李鸿章传播其铁路思想的努力
第一节 长期以来排斥、反对铁路的声音和思想
第二节 李鸿 推介铁路的策略
第三节 1884年的“甲申政潮”与最高统治集团铁路思想的第一次转变
第四节 1894年的甲午战争与最高统治集团铁路思想的第二次转变
第七章 李鸿章的铁路实践
第一节 李鸿章与唐胥铁路的修建
第二节 李鸿章与关东铁路的修建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与李鸿章保护铁路的努力
第八章 帮助李鸿章修建铁路的人
第一节 郭嵩焘:影响李鸿章的铁路思想和铁路规划
第二节 马建忠:帮助李鸿章坚定铁路认识,树立理性的铁路外债观
第三节 薛福成:为李鸿章操刀,草拟相关铁路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