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稻作文化创新传播”项目研究。按照要求,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稻作文化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部分内容形成了本汇编,内容包括:中国稻文化及历史发展概说、水稻农业起源发展的主要节点、
稻与中国、水稻与中国粮政、重大技术的突破与传播、
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稻、水稻有关的节日与信仰、日本的水稻文化、为食
者造福,为耕者谋利——水稻院士的情怀与梦想、精耕细作,春华秋实——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水稻科学殿堂。
第一章 中国稻文化及历史发展概说
第二章 水稻起源发展的主要节点
第一节 水稻的孕育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性早期国家形态——良渚文化与水稻农业
第三节 水稻起源于中国的现代生物信息学证据
第四节 水稻的传播
第三章 稻与中国
第一节 稻与古代中国
第二节 稻与近代中国
第三节 稻与现代中国
第四章 稻与中国粮政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粮政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粮政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粮政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粮政
第五章 重大技术的突破和传播
第一节 品种的驯化与发展
第二节 从火耕到耜耕、到犁耕、到机械旋耕
第三节 从直播到插秧
第六章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稻
第一节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第二节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第三节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第四节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第五节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第六节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第七节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第八节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农业系统
第九节 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
第十节 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
第十一节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
第十二节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
第十三节 辽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
第十四节 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
第十五节 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
第十六节 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
第十七节 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
第十八节 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
第十九节 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
第二十节 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
第二十一节 浙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
第二十二节 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第二十三节 贵州安顺屯堡农业系统
第七章 与水稻有关的节日和信仰
第一节 粽子与端午节
第二节 青团与清明节
第三节 汤圆与元宵节
第四节 月饼与中秋节
第五节 插秧节和收获节(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六节 我国其他与水稻相关的节日、祭祀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