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第三辑,收入该中心2018、2019两年编发的24篇文章。文章内容大致分改革反思、党的建设、治国理政史论三部分。其中,2018年刊发的多数文章,围绕改革开放的决策过程、领导人在历史关口的作用、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深圳等改革先行地区敢闯敢试的经验等,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价值。党建部分则围绕党的理论创新过程,通过回顾《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的出台过程,对今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启迪。
1.“学人家是怎么搞的”
——新加坡之行坚定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心
2.如何在复杂局面中建立改革共识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启示
3.人民群众是开启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小岗村土地承包的历史为例
4.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定海神针”
——以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例
5.领导者敢于担当是成就改革开放大业的关键
——以深圳特区开创中干部的作用为例
6.推进改革开放须适时调整发展方式
——以1979年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为例
7.打破改革的坚冰需要合力
——以上海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探索为例
8.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以废除和恢复高考为例
9.继承的智慧与优势
——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为例
10.自我革命:党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法宝
——以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为例
11.正确评价党的历史是开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
——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为例
12.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承载治国理政的重大使命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例
13.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具备基本规范
——以1980年出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例
14.构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最大“同心圆”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工作为例
15.信仰的力量
——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例
16.执政方略和政治智慧的完美体现
——以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建设为例
17.三千年来未有事,人民当家作主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审视
1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应对时代的新挑战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
19.后发国家如何运用非均衡发展战略赶超发达国家
——以中国经济特区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