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关中地区干旱化的环境响应与适应对策
收藏
评价
关中地区干旱化的环境响应与适应对策
商品编号:1276958
ISBN:978703032826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周旗,赵景波著
出版日期:2011-11-01
开本:24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S152.7
页数:241
册数:1
大约重量:386(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5.88 (6.9折)
原价:¥52.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反演关中地区在全新世大暖期的植

被地带类型,分析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水环境恶化的特征,判定关中地区

气候暖干化过程中干燥度的变化和区域分异,阐明了关中地区植被地带

类型和人工恢复植被的类型和范围。二是通过对关中不同区域、不同时

段、不同植被类型下进行的土壤钻孔采样和水分测量,发现关中地区林

草地的水分环境状况,确定土壤水分状况评价的标准并对关中平原的土

壤水分状况进行评价,阐明了土壤剖面水分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特别

是土壤干层的形成机制,明确了土壤的干化、旱化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

要因素。三是通过认识当代植被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基于可持续的生态

环境建设必须对未来环境的适应的思想,确定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

恢复的范围,提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植被建设对策,为该区的生态环境建

设提供依据。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中国气候水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2.2中国的植被地带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2.3土壤剖面水分分布格局研究
1.2.4关于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研究
1.2 05全新世黄土高原环境的研究
1.2.6关于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对策
1.3研究内容与方案
1.3.1研究区基本概述
1.3.2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3研究方案..o 0
第2章关中平原土壤的水分亏缺与恢复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中国气候水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2.2中国的植被地带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2.3土壤剖面水分分布格局研究
1.2.4关于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研究
1.2 05全新世黄土高原环境的研究
1.2.6关于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对策
1.3研究内容与方案
1.3.1研究区基本概述
1.3.2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3研究方案..o 0
第2章关中平原土壤的水分亏缺与恢复
2.1土壤干旱的判定标准
2.1.1土壤干旱
2.1.2土壤水分有效性
2.1.3土壤干旱的评估标准
2.2关中平原土壤干层的发现
2.2.1采样地点和方法
2.2.2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
2.2.3关中平原土壤干层发现的意义
2.2.4结论
2.3关中平原土壤干层的水分恢复
2.3.1西安南郊人工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2临潼人工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3高陵人工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4咸阳苹果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5兴平人工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6宝鸡人工林土壤干层水分恢复
2.3.7土壤干层恢复的可能性与恢复深度
第3章关中平原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3.1关中平原土壤水分含量季节变化
3.1.1宝鸡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变化
3.1.2咸阳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变化
3.1.3渭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变化
3.1.4关中平原相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的区域变化
3.22005年西安周边地区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3.2.1西安南郊吴家坟2005年人工林土壤含水量
3.2.2西安北郊高陵县2005年人工林土壤含水量
3.2.3西安东郊灞桥区邵平店2005年人工林土壤含水量
3.3关中平原土壤水分含量季内变化
3.3.1中国梧桐林地土壤含水量
3.3.2法国梧桐林地土壤含水量
3.3.3杨树林地土壤含水量
3.3.4雪松林地土壤含水量
3.4关中农田干旱年与丰水年含水量变化
3.4.1西安南郊农田含水量变化
3.4.2蓝田杨家湾农田含水量变化
3.4.3高陵钓鱼寨农田含水量变化
3.4.4长安区农田含水量变化
3.4.5关中丰水年麦地水分消耗
3.5讨论与结论
3.5.1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3.5.2不同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
3.5.3丰水年之后人工林地和农田土壤水分恢复
3.5.4贫水年与正常年份土壤水分的消耗
第4章关中平原全新世的土壤水环境
4.1研究地点、剖面选择和采样
4.1.1研究地点概况
4.1.2研究剖面分层、地层特征
4.1.3研究地层断代依据
..
参考文献
周旗 男,重庆市

荣昌县人,1963年1月生于

河北省石家庄市。1980年

毕业于陕西省宝鸡中学;

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

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

位;1986~1987年在北京

大学地理系学习理论地理

学;2001年和2005年分别

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

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教授。现为陕西

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

地理学会理事、自然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责任

教授、地理学课程陕西省教学团队带头人,获得

宝鸡文理学院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和教学

名师称号。

 在教学工作方面,创立了以问题为导向

的框架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

宝鸡文理学院第四届讲课竞赛中获得理科组第一

名。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面向21世纪教学改

革项目陕西省高师本科地理专业开展环境教育

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正在主持陕西省教学改革

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跨学科集成课程建设研

究 (09BY61),负责地理学课程省级教学团队

建设。

 长期从事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研

究。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

部公众灾害感知的地理研究 (40471053)、陕

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关中地区干旱化的环境响

应与适应研究 (05JS41)等课题。目前正在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公众人地现和风

险感知的全球变化适应研究 (41071359)和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

估(07XZZ06)等。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