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史评论》由首都师范大学优选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创办,刘新成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优选史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提倡有关跨文化、跨国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注重揭示优选视野中的文明互动与交往,探寻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优选化进程,及其与地方特性的相互影响。
论文
研究美国历史的另一个视角——1968年的一场球赛和1969年的哈佛大学学生运动 徐国琦
培育共同经验——“继承者一代”问题与美欧大西洋结盟体系 张杨
英美激进主义网络与美国革命的兴起 薛冰清
1794年“美国西征”、反雅各宾主义与跨大西洋政治文化互动——美英《杰伊条约》新探 孟凡
美国女性史、性别史与性存在史研究的 及跨国转向 曹鸿
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国人对美国在华宣传的反应——跨国史的视角 王睿恒
近代贵格会跨大西洋经济网的兴衰 章景然 张晓华
“南方大陆”想象与英国南太平洋事业的发端 褚书达
评论
从美国史学史看美国史研究的“跨国转向” 孙绣
多元化与排外主义——美国外语教育历史演变述评 罗辉 肖华锋
视野下的“世界历史百科全书”评介 施诚李雅菲
评杨斌《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 史》 乔瑜
评奥德菲尔德《大革命时代的跨大西洋废奴主义:一部反奴隶制的 史(1787—1820)》 李丹
评克里斯汀·霍根森《消费者的帝国:美 庭生活的 生产(1865—1920)》 刘义勇
评戴维·霍林格《异域的新教徒:试图改变世界的传教士如何改变了美国》 邢承吉
评维多利亚·格拉齐亚《不可抗拒的帝国:美国在20世纪欧洲的扩展》 -- 王一哲
评约翰·苏拉瑞《香蕉文化:洪都拉斯与美国的农业、消费和环境变化》 姚念达
评道格拉斯·贝恩顿《国土上的缺陷者:优生学时代的残疾与移民》 任慈
评徐元音《梦金山、梦家园:美国与中国南部之间的跨国主义和移民(1882一1943)》 游洲
评理查德·w.贾德《发现梭罗:自然在塑造一名环保偶像中的意义》 戴瑶玲
学术信息
“ 思想史: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学术讨论会综述 任小奇
Contents and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