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
收藏
评价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
商品编号:3638144
ISBN:9787121386756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编者:刘化君|责编:刘志红
出版日期:2020-07-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P393.03
页数:45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6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60.76 (6.2折)
原价:¥9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网络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系统组成及设计、布线施工技术、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等知识;并针对当前网络布线领域的近期新技术发展,给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典型应用。全书共10章,分为4个知识单元。基础理论单元主要介绍网络布线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单元讨论网络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布线工程解决方案等。布线施工技术单元讨论网络布线系统的安装施工、双绞线电缆、光纤光缆的布线技术。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单元重点介绍网络布线系统的测试与工程验收方法,以及布线故障诊断技术等。附录给出相关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参考目录、常用名词术语,以及常用图形符号。为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理论和技术,每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题。全书以观念新、内容新、体例新为特色,知识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文字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概念描述准确,清楚易懂;内容组织突出了有线网络,并涉及无线网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著作。本书适用面较广,可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广播电视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等专业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IT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单元 基础理论单元  /  001 第1章 绪论  /  003 1.1 何谓网络综合布线  /  003 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历程  /  003 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  /  006 1.1.3 网络综合布线的含义  /  009 1.2 网络综合布线的意义及特点  /  011 1.2.1 网络综合布线的意义  /  011 1.2.2 网络综合布线的特点  /  015 1.3 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  /  016 1.3.1 制定布线标准的组织机构  /  016 1.3.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概要  /  020 1.4 网络综合布线发展趋势  /  025 思考与练习  /  027 第2章 网络传输媒体  /  028 2.1 双绞线电缆  /  028 2.1.1 双绞线电缆的构成  /  029 2.1.2 双绞线电缆的类型  /  030 2.1.3 双绞线电缆的性能  /  034 2.1.4 双绞线电缆的标识  /  037 2.1.5 常用双绞线电缆简介  /  039 2.1.6 双绞线电缆的选用  /  045 2.2 光纤和光缆  /  046 2.2.1 光纤结构  /  046 2.2.2 光纤的类型  /  048 2.2.3 光纤的传输性能  /  051 2.2.4 光纤的标准  /  057 2.2.5 光缆及其性能  /  058 2.2.6 通信光缆简介  /  062 2.3 同轴电缆  /  071 2.4 端接跳线  /  073 思考与练习  /  076 第3章 网络接续设备  /  77 3.1 双绞线系统连接部件  /  077 3.1.1 双绞线连接器  /  078 3.1.2 双绞线配线架  /  081 3.1.3 跳接设备  /  086 3.1.4 端子设备  /  089 3.2 光纤系统连接部件  /  091 3.2.1 光纤连接器  /  091 3.2.2 光信号转换器件  /  098 3.2.3 光纤配线架  /  099 3.2.4 光纤配线箱  /  102 3.2.5 多媒体铜缆光纤组合式配线系统  /  103 3.3 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  104 3.3.1 网卡  /  105 3.3.2 集线器  /  107 3.3.3 交换机  /  111 3.3.4 路由器  /  117 思考与练习  /  123 第4章 信道传输特性  /  125 4.1 信道传输特性的概念  /  125 4.1.1 信道和链路  /  125 4.1.2 数据传输主要指标  /  130 4.1.3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  /  135 4.2 电缆信道传输性能指标  /  137 4.2.1 直流环路电阻  /  138 4.2.2 特征阻抗  /  138 4.2.3 回波损耗和结构回波损耗  /  139 4.2.4 衰减  /  141 4.2.5 串扰  /  144 4.2.6 链路时延和时延偏差  /  148 4.3 光纤信道传输性能指标  /  149 4.3.1 光纤的工作波长  /  149 4.3.2 光纤信道的损耗  /  150 4.3.3 光纤链路的传输指标  /  152 4.3.4 反射损耗  /  153 4.3.5 多模光纤模式带宽  /  154 4.4 信道传输性能的优化  /  154 思考与练习  /  156 第2单元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单元  /  157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  159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  159 5.1.1 工作区  /  159 5.1.2 配线子系统  /  161 5.1.3 干线子系统  /  163 5.1.4 建筑群子系统  /  166 5.1.5 入口设施(设备间、进线间)  /  167 5.1.6 管理系统  /  170 5.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结构  /  176 5.2.1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  176 5.2.2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构成  /  179 5.3 智能配线系统  /  182 5.3.1 智能配线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  182 5.3.2 电子配线架  /  183 5.4 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网络  /  191 5.4.1 计算机网  /  191 5.4.2 电信网络  /  197 5.4.3 广播电视网  /  204 思考与练习  /  206 第6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  208 6.1 概述  /  208 6.1.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  208 6.1.2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划分  /  212 6.1.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  /  213 6.2 综合布线系统具体设计  /  214 6.2.1 工作区的设计  /  215 6.2.2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  /  218 6.2.3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  224 6.2.4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  228 6.2.5 入口设施的配置设计  /  231 6.2.6 管理系统的设计  /  235 6.3 光纤到户工程设计  /  242 6.3.1 光纤到户工程及其界面  /  242 6.3.2 用户接入点设置  /  243 6.3.3 地下通信管道设计  /  245 6.3.4 光缆与配线设备的选用  /  247 6.4 光纤接入的典型应用  /  248 6.4.1 FTTx全光网络(PON技术)  /  248 6.4.2 光纤+以太网接入方式  /  253 6.4.3 HFC接入方式  /  253 思考与练习  /  254 第7章 布线工程设计案例  /  256 7.1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布线工程  /  256 7.1.1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技术选择  /  256 7.1.2 FTTH在智能住宅小区中的部署  /  257 7.1.3 FTTH入户光缆线路设计  /  259 7.1.4 智能住宅小区FTTH的工程实现  /  260 7.2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系统  /  262 7.2.1 数据中心网络  /  263 7.2.2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  /  266 7.2.3 数据中心机房走线方式及桥架  /  271 7.2.4 数据中心KVM技术方案  /  273 7.3 智能园区无线网络系统  /  276 7.3.1 智能园区无线网络的构建  /  276 7.3.2 无线网络组网模式  /  282 7.3.3 无线网络典型部署方案  /  283 7.4 布线工程设计示例  /  287 7.4.1 布线工程方案的内容结构  /  287 7.4.2 布线工程方案的编制  /  290 7.4.3 布线工程方案范文  /  291 思考与练习  /  307 第3单元 布线施工技术单元  /  309 第8章 综合布线施工技术  /  311 8.1 综合布线施工要点  /  311 8.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311 8.1.2 布线工程管理  /  314 8.1.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316 8.1.4 施工结束时的工作  /  318 8.2 布线施工常用工具  /  318 8.2.1 电缆布线系统安装工具  /  318 8.2.2 光缆布线系统安装工具  /  319 8.3 工作区布线与安装  /  320 8.3.1 工作区信息模块的安装  /  320 8.3.2 信息模块的压接技术  /  322 8.3.3 双绞线网线的制作  /  324 8.4 配线子系统的布线与安装  /  328 8.4.1 墙面管线方式布线  /  329 8.4.2 地面线槽方式布线  /  329 8.4.3 格形楼板线槽与沟槽相结合布线  /  331 8.4.4 吊顶架空线槽方式布线  /  332 8.4.5 网络地板布线  /  332 8.5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与安装  /  333 8.5.1 干线子系统路由选择  /  333 8.5.2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安装  /  334 8.6 设备间的布线与安装  /  337 8.6.1 设备间的布线方式  /  337 8.6.2 配线架的安装  /  339 8.6.3 机柜的安装  /  342 8.7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与标识  /  344 8.7.1 管理系统中的缆线连接  /  344 8.7.2 综合布线的标识  /  346 8.7.3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识管理  /  347 8.8 网络设备的连接  /  348 8.8.1 交换机的连接  /  349 8.8.2 路由器的连接  /  353 8.8.3 网络的安全配置连接  /  354 8.8.4 网络布线链路的连接  /  355 思考与练习  /  358 第9章 光缆布线技术  /  359 9.1 光缆布线的施工要求  /  359 9.1.1 光缆布线的施工准备  /  359 9.1.2 光缆布放基本要求  /  362 9.1.3 光缆施工安全防护  /  364 9.2 光缆敷设技术  /  365 9.2.1 建筑群干线光缆的敷设  /  365 9.2.2 建筑物内干线光缆的敷设  /  374 9.2.3 光缆配线设备的安装  /  380 9.3 光纤的接续连接  /  381 9.3.1 光纤连接的类型  /  382 9.3.2 光纤接续前的准备工作  /  383 9.3.3 光纤的熔接  /  384 9.4 光纤连接器的组装  /  389 9.4.1 标准ST型护套光纤连接器的组装  /  390 9.4.2 标准SC型护套光纤连接器的组装  /  392 9.4.3 LC型光纤连接器的现场组装  /  393 9.5 光纤的端接连接  /  394 9.5.1 光纤的端接方式  /  394 9.5.2 光纤连接器的端接  /  395 9.5.3 光纤到电缆的转接  /  398 9.6 光纤布线系统的管理  /  400 9.6.1 光纤交连连接  /  400 9.6.2 光纤互连连接  /  402 9.6.3 光纤连接的器件  /  404 9.6.4 光纤交连部件的管理与标记  /  405 思考与练习  /  406 第4单元 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单元  /  407 0章 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  /  409 10.1 测试标准与链路模型  /  409 10.1.1 测试类型及有关标准  /  409 10.1.2 测试链路模型  /  411 10.2 电缆布线系统的测试  /  412 10.2.1 电缆布线系统的测试项目及内容  /  412 10.2.2 电缆布线系统的测试方法  /  417 10.2.3 电缆布线链路的连通性测试  /  418 10.2.4 电缆布线链路的电气性能测试  /  419 10.3 光纤布线系统的测试  /  422 10.3.1 光纤布线系统的测试等级与指标  /  423 10.3.2 光纤布线系统的测试项目  /  425 10.3.3 光纤信道和链路的测试方法  /  426 10.3.4 光纤链路测试示例  /  430 10.4 布线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  432 10.4.1 电缆布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  432 10.4.2 常见光缆线路故障及其检测  /  436 10.5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  /  440 10.5.1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方式  /  440 10.5.2 布线工程验收组织准备  /  442 10.5.3 布线工程现场(物理)验收  /  443 10.5.4 文档验收  /  444 思考与练习  /  445 附录  /  446 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参考目录  /  446 附录B 网络综合布线常用名词术语  /  447 附录C 综合布线系统常用图形符号  /  450 参考文献  /  451
刘化君(1954.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98年评聘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授。2002年任职于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高速路由器中一种实现QoS保证的分组转发方案》(E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编著出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工程师教育丛书》等著作、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40部,其中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著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网络处理器路由队列管理与分组调度》等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计划基金项目3项;"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高等教育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