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医学免疫学(第3版)供本科生用
收藏
评价
医学免疫学(第3版)供本科生用
商品编号:3579969
ISBN:978703035054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龚非力 编
出版日期:2020-01-3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R392
页数:272
册数:1
大约重量:4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7.5 (5.8折)
原价:¥6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医学免疫学(第3版)》为国家教育部审定、批准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由国内13所医科大学和综合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教师,根据各自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的现状,共同编写而成。教材在章节设置、内容编排和取舍、“文”“图”配合、版式设计、基础与临床结合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使之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提高本科生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着眼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本版教材在相应章节简明介绍免疫学进展、发展史及临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以期拓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并为教师备课和开展PBL教学提供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第3版)》分为“医学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和“免疫学应用”五篇。各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力求通顺、流畅、简明,既强调“三基”,又适当反映现代免疫学新进展。书后附若干附录和索引,以利读者检索。本教材精心设计和绘制了200余幅示意图,均附简明图注,并以全彩色印刷,以求图文并茂。
本教材主要读者对象为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也可供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研究生、专科生和教师作为参考书。
前言
篇 医学免疫学概论
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1)
节 免疫学概述(1)
(一)兔疫的类型(2)
(二)免疫功能(3)
第二节 免疫系统(3)
(一)中枢免疫器官(4)
(二)外周免疫器官(5)
(三)免疫细胞(7)
(四)免疫分子(7)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史概述(8)
(一)兔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8)
(二)免疫学进展概述(10)
第四节 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地位(13)
(一)免疫学与医学(13)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15)
第二章 抗原(18)
节 抗原的概念及特点(18)
(一)抗原的性质(18)
(二)抗原特异性(18)
(三)交叉抗原与交叉反应(19)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20)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20)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20)
(二)机体的生物学特性(21)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21)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21)
(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21)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2)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22)
(四)其他分类(23)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剌激剂(23)
(一)免疫佐剂(23)
(二)起抗原(23)
(三)丝裂原(24)
第二篇 免疫万子与免疫细胞
第三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抗体(27)
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28)
(一)基本结构(28)
(二)其他成分(29)
第四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二:补体系统(41)
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经典途径(42)
(二)旁路途径(43)
(三)水解片段(30)
(四)抗体的异质性(31)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32)
(一)抗体的主要功能(32)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33)
第三节 人工制备抗体(35)
(一)多元隆抗体(35)
(二)羊克隆抗体(36)
(三)基因工程抗体(37)
(三)凝集素途径(44)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45)
第二节 补体调控蛋白对补体激活的调节作用(46)
(一)针对经典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46)
(二)针对旁路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47)
(三)针对MAC的调节作用(47)
第二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48)
(一)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8)
(二)补体的生物学意义(50)
第四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50)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相关疾病(51)
(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51)
(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51)
(四)补体与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51)
第五章 免疲效应分子之三:细胞因子(53)
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53)
(一)细胞因子来源和分布(53)
(二)细胞因子分类和命名(53)
(三)细胞因子受体(54)
第二节 细胞因子特征与生物学作用(55)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55)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56)
(三)细胞因子的效应机制(58)
第三节 重要的细胞因于(59)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2)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发生(62)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62)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一:CD分子与黏附分子(64)
节 CD分子(64)
(一)CD分子概念及命名(64)
(二)CD分子结构特点(65)
(三)CD分子作用特点(65)
(四)免疫相关CD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65)
第二节 黏附分子(67)
(一)黏附分子类别及其特征(67)
(二)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68)
(三)和附分子与临床(69)
第七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71)
节 HLA复合体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71)
(一)HLA复合体基因组成(71)
(二)HLA复合体遗传特点(72)
第二节 HLA生物学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75)
(一)HLA分子的结构(75)
(二)HLA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76)
第三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77)
(一)加工和提呈抗原(77)
(二)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78)
(三)参与调节NK细胞活性(78)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78)
第四节 HLA与医学的关系(78)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78)
(二)HLA与疾病关联(78)
(三)HLA表达异常与疾病(79)
(四)HLA与输血反应(79)
第八章 免疫细胞之一:固有免疫细胞(81)
节 单核/巨噬细胞(81)
(一)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81)
(二)生物学作用(82)
(三)羊核/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病理(82)
第二节 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83)
(一)来源、分布与类别(83)
(二)生物学作用(84)
(三)抗原提呈细胞概述(85)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85)
(一)来源、分布与特征(85)
(二)生物学作用(85)
(三)NK细胞杀伤活性的调节(86)
第四节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87)
(一)B-1细胞(87)
(二)γδT细胞(87)
(三)NKT细胞(88)
第九章 免疫细胞之二: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90)
节 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90)
(一)T细胞分化、发育(91)
(二)B细胞分化、发育(91)
第二节 T淋巴细胞(93)
(一)T细胞表面标志(93)
(二)T细胞功能亚群(95)
第三节 B淋巴细胞(99)
(一)B细胞表面标志(99)
(二)B细胞功能亚群(100)
第三篇 免疫应答
第十章 免疫应答之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01)
节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102)
(一)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102)
(二)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溶酶休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102)
(三)内、外源性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04)
(四)提呈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104)
第二节 T细胞识别抗原及其活化、增殖和分化(104)
(一)T细胞TCR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104)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106)
第三节 T细胞生物学功能及机制(109)
(一)CD8+CTL功能及机制(109)
(二)Th1细胞功能及机制(112)
(三)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113)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症应答(114)
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114)
(一)B细胞识别、摄取、加工抗原(114)
(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115)
(三)活化的B细胞在生发中心内分化与成熟(117)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119)
(一)初次抗体应答的特征(119)
(二)再次抗体应答的特征(119)
第三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120)
(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120)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120)
第四节 B细胞应答的效应(121)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122)
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122)
(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
(二)BCR、TCR基因重排
(三)BCR、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124)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126)
(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126)
(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126)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127)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127)
(二)免疫耐受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128)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130)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30)
第十三章 免瘦应答之四:固有免疫(131)
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131)
(一)屏障结构(131)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132)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133)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与特点(133)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及其机制(133)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36)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137)
(一)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道防线(137)
(二)固有免疫参与维持机体自稳(137)
(三)固有免疫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137)
(四)固有免疫参与的免疫病理(138)
第十四章 免瘦应答之五:黏膜免疫(140)
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140)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140)
(二)黏膜免疫系统特征(141)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141)
(一)MIS的物理屏障功能(141)
(二)MIS的化学屏障功能(142)
(三)MIS的生物屏障功能(142)
第三节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42)
(一)参与黏膜免疫的淋巴细胞(142)
(二)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42)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146)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46)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产生低应答(147)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147)
第十五章 免疫应答之六:免疫调节(149)
节 概述(149)
(二)BCR、TCR基因重排(123)
(一)免疫调节贯穿免疫应答全过程(149)
(二)负调节发挥主导作用(149)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50)
(一)补体调节蛋白(150)
(二)抑制性细胞因子(150)
(三)抑制性受体(150)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52)
(一)免疫细胞的自身调节机制(152)
(二)免疫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152)
(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153)
第四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54)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54)
(二)群体水平的兔疫调控(155)
第四篇 免疫病理
第十六章 免疫病理之一:超敏反应(157)
节 Ⅰ型超敏反应(158)
(一)发生机制(158)
(二)临床常见疾病(161)
(三)免疫学防治原则(16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62)
(一)发生机制(162)
(二)临床常见疾病(16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64)
(一)发生机制(165)
(二)临床常见疾病(16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67)
(一)发生机制(168)
(二)临床常见疾病(169)
第十七章 免疫病理之二:自身免疫(170)
节 概述(170)
(一)自身抗体(170)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170)
第二节 诱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的因素及其机制(171)
……
第五篇 免疫学应用
附录Ⅰ 重要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特征(235)
附录Ⅱ 重要的黏附分子一览表(237)
附录Ⅲ 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239)
主要参考书目(252)
中文索引(253)
英文索引(257)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