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农村教师补充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进而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首先对农村教师补充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对清末至今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进行历史考察;之后对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接下来,围绕特岗教师、公费师范教师、农村教师流动三个主题进行调查分析,再对浙江省嘉善县和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的农村教师补充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很后对我国农村教师补充的一般规律、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研究》对教育学方面的学者、学生以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农村教育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前言
章 农村教师补充的理论探讨
节 农村教师补充问题相关研究
第二节 多学科视野下的农村教师流动
第二章 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历史考察
节 清末时期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三章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国际比较
节 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二节 俄罗斯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三节 韩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四节 印度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第四章 我国农村教师补充现状的调查分析
节 特岗教师调查报告
第二节 公费师范教师调查报告
第三节 农村教师流动调查报告
第五章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的个案研究
节 浙江嘉善县教师补充个案研究
第二节 吉林长春宽城区教师补充个案研究
第六章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的建议
节 统筹城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师补充的整体环境
第二节 科学设定教师编制标准,保证农村教师补充空间
第三节 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第四节 增强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使农村教师乐于在农村任教
第五节 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实现农村教师动态持续补充
第六节 改进创新农村教师相关政策,为农村教师持续补充提供保障
后记
于海波,男,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标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学术兴趣主要包括科学教育基本理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等研究项目20余项。在《求是》《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获吉林省教育科学很好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