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音乐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兼及总结中国政法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分别从五四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二三十年代的革命与自由,三四十年代的民族与民主,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理想与斗争,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改革与开放,九十年代到新世纪的多元与发展等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和阐释。
序言
绪论
章 民主与科学(1915―1926)
节 洋为中用:学堂乐歌与20世纪新音乐的萌芽
第二节 艺术歌曲:新思潮下的原创新纪元
第三节 美育中的民主精神: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实践
第四节 西方乐器与新式音乐教育
第二章 革命与自由(1927―1936)
节 从革命歌曲到大众化音乐
第二节 流行歌曲应运而生
第三节 音乐实用论:一场论争的背后
第四节 国防音乐与音乐界的歌曲转向
第三章 民族与民主(1937―1949)
节 救亡歌曲:民族的、大众的
第二节 社团、杂志、新音乐运动
第三节 延安文艺模式l
第四节 被边缘化的其他音乐样式
第四章 理想与斗争(1950―1977)
节 政治赞歌与民族旋律
第二节 领袖颂歌与政治狂潮
第三节 抒情音乐与政治逆流
第四节 主旋律歌曲创作的发展
第五节 流行音乐文化的沉寂与转移
第五章 改革与开放(1978―1992)
节 器乐创作绽放新生
第二节 流行音乐文化的回流与重生
第三节 新潮音乐的崛起
第六章 多元与和谐(1992―现在)
节 中国歌曲创作群的形成
第二节 华语流行音乐文化圈的整合与建构
第三节 主流音乐的创作与演变
第四节 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当代音乐
第五节 消费文化与当代音乐生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陆正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音乐系访问学者,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刊物《词刊》编委,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主要从事音乐文化教学与研究。个人著作有《歌词学》等共五本,翻译的著作有《音乐符号》等共四本。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多篇论文被转载,主持的国家艺术学项目等达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