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培养出“好孩子”,可是“好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公司听老板的话?本书畅销日本13年,融专业性、实用性于一体,以场景化的案例分享了3至16岁的亚洲儿童在性格养成、情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作者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鼓励每个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勇敢地哭泣。而家长很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培养孩子学会控制内心的愤怒、悲伤、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对“好孩子”的真正定义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心理健康、内心强大、三观正确、独立自主、能够经得起风浪的孩子才能在这充满荆棘的漫漫人生路上,勇敢的走下去,创造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了不起的孩子,必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而您将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
章 感情的成长
1.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的愿望
2.感情的教育
3.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能够控制愤怒、悲伤、不安等负面情绪的人
4.超越辈分的痛苦连锁
第2章 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大脑的作用与内心
2.“弱小而脆弱”与“强大而坚强”
3.创伤体验和自发性恢复
4.亲子间的恶性循环与恢复力
第3章 学校中孩子们危险的表现
1 如何支援年幼的孩子
2.我们要如何抚平孩子狂暴的心?
3.对犯错和失败的强烈不安
4.欺负来欺负去的人际关系
第4章 从现在起父母能做的事
1.太郎的情况——我从未想到太郎会把金鱼给杀了
2.纱荣子的情况——我的小天使不可能是欺凌的幕后主使
3.吉雄的情况——我们家孩子只是身体出了点毛病,不是“精神上”的问题
4.贵子的情况——我不管她有没有自残,只要她能去上学就行
第5章 大人的义务与责任
1.“想哭就哭”的“好孩子”不必刻意强求
2.“无痛文明”与儿童教育
3.对“包容”的误解
后记
【日】大河原 美以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系哲学专业,1993年在筑波大学研究所修完教育硕士课程。曾担任儿童福利设施的儿童指导教员、精神科青春期门诊心理医师,1997年开始担任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儿童心理治疗、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