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主要研究1912年至1945年间,图书馆对地方文献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近代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及传播等活动,优选限度保存了地方文献,表彰先贤。二是近代图书馆通过创办《学风》《文澜学报》等刊物,大大促进了对地方文献的学术研究。书稿还结合近代图书馆学人杜定友、吴景贤、蒋元卿、陈训慈、孙延钊等具体案例,探讨细致深入。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综述、方法及思路
章 近代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融合
节 藏书楼的衰落
第二节 近代文献委员会与地方文献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逐步融合
第二章 近代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开展
节 近代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编篡与出版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传播与发扬
第三章 近代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学术研究
节 近代图书馆地方文献学术刊物的创办
第二节 《学风》《文澜学报》与地方文献学术研究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学人与地方文献学术研究—以皖浙为中心
结语
节 近代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阐扬
第二节 地方文献对于近代图书馆的独特价值
第三节 我国当今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与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江山,安徽肥西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历。现为合肥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合肥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史、地方文献、近代文化史。在《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图书馆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