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铸魂凝神、以文化人、价值引领、滋养乡情等方面展开论述,深入剖析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很好传统农耕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人才等具体措施,旨在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言献策,是各级公务员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参考读物。
前言
章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一、乡村振兴,文化铺路/002
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006
三、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017
第二章文化振兴,铸魂凝神
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023
二、凝神聚力,精神动力/030
三、文化振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035
第三章以文化人,乡村振兴
一、以文化振兴推动乡风文明/040
二、以乡风文明促进文化振兴/044
三、繁荣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049
第四章以文入心,固本浚源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057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066
三、以文化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069
第五章物以载道,文以立心;两个文明,同频共振
一、当代农村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不同步/080
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082
三、让精神文明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用文明、
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093
第六章价值引领,铸魂化人;明确指向,凝神聚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本/102
二、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106
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村社会新风/123
第七章根脉为基,传承精神;淳厚底蕴,滋养乡情
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物质传承/128
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131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135
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对策/143
第八章共参共建,载体育人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50
二、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153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159
第九章文明风貌,道德化人
一、良好社会风气是文化振兴的重要体现/169
二、培育文明乡风/171
三、涵育良好家风/177
四、厚养淳朴民风/181
第十章文化融入,特色打造
一、“千村一面”:当代农村建设的村庄特色和乡土风情缺失/187
二、乡村文化融入乡村规划/190
三、乡村文化融入景观设计/197
四、乡村文化融入村庄建设/206
后记/211
顾保国: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任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等。出版《伟大的梦想》《幸福论》《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等10多部著作,在《求是》《红旗文稿》《党建研究》《学习时报》等靠前非常不错报刊发表学术文章100多篇,各类研究成果达200多万字。
崔友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批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出版《历史的轨迹》《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著作,主编《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林岩:山东大学法学博士,现为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农村文化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出版专著《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视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在《东岳论丛》《学术论坛》《江苏高教》等靠前非常不错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