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共同体系列学术讲座为上海音乐学院面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大众的公开讲座,书中七位对亚洲艺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海外学者及八位国内顶级亚洲文化研究者、艺术家借此平台在多艺术领域展开探讨。本讲座以亚洲的音乐为轴心,各路专家结合历史、社会思想、美术、文学、影视、戏剧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探索亚洲艺术应如何以其独到之处融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体系。感知亚洲不同区域的艺术风格、加深相互理解、尊重文化差异,思考亚洲艺术文化秩序的再构造,对于我们如何挖掘并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音乐文化更具启发。
序言
讲 “亚洲的音乐及其历史流动”本系列讲 座的主旨
赵维平,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第2讲 六朝(220―589 AD)中国音乐中西亚音乐的影响与作用
Bo Lawengren,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第3讲 中国美术与浮世绘
潘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第4讲 “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幻想吗?
徐静波,复旦大学教授
第5讲 工作坊——家元制度及其日本筝乐的历史传承
菊武厚词,大阪音乐大学家元制度的第三代传人
第6讲 中国音乐视野下跨文化的研究
Frank Kouwenhoven,欧洲中国音乐研究中心、CHIME基金会主任、CHIME杂志主编
第7讲 简论中国戏剧导演的美学追求
张仲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第8讲 思想考古学:一带一路的底流
铃木规夫,日本爱知大学教授
第9讲 中国人的审美世界
汪涌豪,复旦大学文学部教授
0讲 亚洲音乐观的当代文化意义
管建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1讲 世界终将一体化
佐藤洋治,“亚洲共同体财团”理事长
2讲 亚洲“结构化”器乐曲中的模式与即兴
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
3讲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历史前提与当代实践
Arsenio Nicolas,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教授
4讲 从近代音乐史来看亚洲共同体
梗本泰子,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
5讲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回顾:西方影响与本土性格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赵维平,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副系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专业,翌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攻读音乐学学位,师从日本音乐史学家、大阪教育大学教授马渊卯三郎和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大阪大学教授山口修。1997年获大阪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