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拉里曾参加一战,目睹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因此对人生心存迷惘。战争结束后,拉里渴望寻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与未婚妻解除婚约,在巴黎游荡,并从巴黎出发遍游全世界。后来,他在印度宗教的神秘中顿悟,随后返回美国,过上了“大隐隐于市”的生活。毛姆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拉里探求人生意义的历程,揭示了精神追求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
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四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五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六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七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毛姆在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加救援队,后加入英国情报组织,在瑞士和俄罗斯任职,战争期间及战后在印度和东南亚游历,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了小说中。毛姆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洞悉人性之幽微,是英国文学目前独树一帜的经典。他自称处于“二流作家中的很前列”。
毛姆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