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er.)为五加科人参属的药用植物,为我国民间医药珍品,被誉为"草药",属我国珍稀濒危的名贵"七类"中草药之一,具有南药三七活血化瘀和北药人参滋补强壮之功效。本书系统介绍了竹节参种质资源开发和皂苷应用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很新进展,内容包括竹节参生物学特征;竹节参种质资源开发;竹节参皂苷检测及含量积累规律;竹节参皂苷毛状根生物转化与代谢调控;竹节参皂苷生物活性及叶生药学鉴定;竹节参毛状根生物转化实验技术。
前言
篇 竹节参种质资源
章 竹节参生物学特征
节 形态学特征及其多样性
1.1 形态学特征
1.2 地上营养器官形态多样性
1.3 地下根和根状茎形态发育
第二节 竹节参光合作用及其伴生植物
2.1 光合作用
2.2 伴生植物
第三节 繁殖生物学特征
3.1 开花特征
3.2 雌配子体发育特征
3.3 有性繁殖特征
3.4 无性繁殖特征
第二章 竹节参繁殖与栽培管理
节 种子繁殖技术
1.1 GA3浓度对竹节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1.2 浸种时间对竹节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浸种温度对竹节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1.4 正交试验优化竹节参种子萌发条件
第二节 组培繁殖技术
2.1 不同消毒方法对竹节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水平对竹节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 不同激素水平对竹节参芽诱导的影响
2.4 不同激素水平对竹节参根诱导的影响
2.5 竹节参室外移栽
第三节 地下块茎繁殖技术
3.1 切块时间与出苗率的关系
3.2 根状茎粗细与苗大小的关系
第四节 种苗栽培技术
4.1 选地与整地
4.2 定植与遮阴
4.3 移栽规格
4.4 起苗移栽
第五节 田间管理技术
5.1 除草
5.2 松土
5.3 追肥
5.4 培土
5.5 调节遮阴度
5.6 防旱排涝
5.7 疏花疏果
5.8 防寒越冬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技术
6.1 疫病
6.2 红皮病
6.3 蛴螬和地老虎
6.4 立枯病
6.5 锈腐病、根腐病和菌核病
第二篇 竹节参皂苷检测及其生物活性
第三章 竹节参皂苷检测及含量积累规律
节 竹节参皂苷提取工艺
第二节 竹节参总皂苷检测方法与含量积累规律
2.1 总皂苷检测方法考察
2.2 竹节参根总皂苷含量动态变化
第三节 竹节参人参皂苷单体检测方法与含量积累规律
3.1 人参皂苷单体检测
3.2 人参单体皂苷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第四章 竹节参皂苷生物活性
节 抗氧化作用
1.1 实验方法
1.2 实验结果
1.3 结论
第二节 抗疲劳作用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结论
第三节 抗炎作用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结论
第四节 镇痛作用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结论
第五节 抑制肿瘤作用
5.1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3 结论
第六节 免疫调节作用
6.1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3 结论
第七节 竹节参叶的生药学鉴定
7.1 生药性状
7.2 药材性状
7.3 显微特征
7.4 薄层层析鉴别
第三篇 竹节参毛状根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第五章 竹节参毛状根培养的理论基础
节 发根农杆菌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1.1 发根农杆菌的分类
1.2 发根农杆菌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第二节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原理及过程
2.1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机制
2.2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化策略
2.3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转化方法
2.4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基因转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发根农杆菌Ri质粒诱导产生毛状根的特点
第四节 毛状根的培养与检测
4.1 毛状
张来,教授(三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国家中药材种植不错考评员,贵州省很好青年科技人才。主持与竹节参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贵州省很好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贵州省科技基金等项目10项;在靠前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SCI收录5篇,EI收录3篇;申请3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