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是一部纸上电影,讲述一小撮人是怎么引起世界大战的,灾难是如何在大多数人浑然不觉的幕后徐徐展开无情推进的。 1933年2月20日,距离国会选举还有两周,德国工商业——欧宝集团、克虏伯公司、安联、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爱克发、德律风根、法本等至今依然如雷贯耳的公司领导人——秘密齐聚纳粹党的晚宴。迎接这24位商业巨鳄的是戈林、戈培尔和希特勒。他们在晚宴上谈了些什么?目的何在? 1938年3月12日,德国闪电入侵奥地利。在这前后,历目前的大小人物都经历了什么?奥地利政治家为何要决定出卖自己的国家?法国总统为什么要求法军按兵不动?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唐宁街的会晤预示着什么?在山雨欲来的大战前夕,即便是海德格尔和布朗肖也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和无底的黑暗,清醒者又有几人? “人们从来不会两次坠落同一道深渊,但人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坠落到荒谬和恐惧之中。”埃里克·维亚尔将20世纪很恐怖的灾难前兆化作一帧帧的电影镜头,凝聚在文字中,把散落在尘土中的真相铸成一把钥匙,探索地狱之门是如何在人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一扇一扇打开的。
秘密会议
面具
礼尚往来
恫吓
贝尔格霍夫会谈
如何不做决定
绝望的尝试
一整天电话
唐宁街告别午宴
闪电战
坦克
电话窃.听
衣饰库
音乐之声
死者
那些人是谁呀?
译注
埃里克·维亚尔专注于历史叙事作品,很擅长于以特定日期为线索追寻历史真相。他师从德里达,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高等研究院。曾经环游世界、编剧、导演电影,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视角和遍及优选的视野。 维亚尔已出版《猎人》(Le Chasseur)、《征服者》(Conquistadors)、《西线战事》(La bataille d'Occident)、《刚果》(Congo)、《大地的悲伤》(Tristesse de la terre)、《7月14日》等著作,大部分均为历史叙事作品,其中《7月14日》入围费米娜奖、法兰西学术院终选,迅速成为法国大学讲堂的推荐读物。 自2010年起,维亚尔平均每两年就斩获一次重量大奖,曾获得发现奖(Ignatius J. Reilly)、获弗朗茨—黑塞尔文学奖、瓦莱里·拉尔博文学奖(Prix Valery-Larbaud)、约瑟夫·凯赛尔(Joseph-Kessel)法语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入围费米娜奖决选、法兰西学术院终选。 法新社高度赞誉维亚尔的写作,称他“以独特的方式躲入历史幕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解读阅读历史事件的视角”。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称赞维亚尔的写作强大有力。《纽约书评》认为维亚尔对战争、人民的命运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有很好强的洞察力。龚古尔奖主席Bernard Pivot认为,“《议程》这本书展示了一小群人、一个小集团,是如何成功颠覆整个民族的。它是一本有用的小说,很好精湛,但也是一本历史和政治上有用的书,今天的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 维亚尔是一个跨界天才,一个兼具小说家才华和历史学家眼光的“毒舌”导演。维亚尔对历史和现实有很好敏锐的感知力,深谙黑色幽默,以影视技法将尘封的历史碎片聚合成画面感极强的戏剧,他轻松地掌控着作品的张力,总是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