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地学、哲学与社会
收藏
评价
地学、哲学与社会
商品编号:3210729
ISBN:978752013975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郦刘爱玲阮一帆编 无 编 无 译
出版日期:2018-1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P5-02
页数:348
册数:1
大约重量:4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7.42 (5.8折)
原价:¥9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地学哲学及其思辨,是当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等研究的百花园中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两条路径。一条是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另一条路径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这两条路径相互作用、相互交叉,近年来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地学史及其渊源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和思考。
第一篇 地学科学思想
均变还是灾变:新的科学思想之争及其解
新灾变论及其影响
――地学前沿一瞥
大地构造学发展中的哲学蕴涵
史前生物大灭绝溯因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探讨
殷鸿福对新灾变论的贡献及其意义研究
第二篇 地学科学史及其源流
晚清社会变迁与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特征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
――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兴趣中心的转移
――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
中国近代学术建制的典范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近现代地学家群体的出生时间分布及其教育背景计量分析
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研究
中国现代地学家群体特征分析
第三篇 地学科学哲学
地学革命的哲学意蕴
地学理论与假说
地球科学表达方式的特殊性研究
地球科学逻辑起点研究
地球科学经验起点研究
人地二元对立结构的解构
第四篇 地学科学方法论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地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
观察方法视角下地质学的发展轨迹
“将今论古”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哲学思维与找矿实践方法论
第五篇 地学科学与社会
文化视角下的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灾害学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地学文化发展思考
生态文明与地学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我国地质行业民间奖励研究
地球科学文化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关系研究
后记
刘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教授。出版了《知识与权力——科学知识的政治学》、《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追求公平》等专著,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刘爱玲,华中理工大学应用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理事。1998年晋升为教授。阮一帆,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在武汉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入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摇篮计划”;2014年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靠前批)。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