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地区协同治理研究》将经济空间结构抽象为“点-轴”形态,研究差异化经济空间结构下上下游地区在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协同治理行为的产生条件、协同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首先,在理论层面,从经济学视角对污染协同治理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中国主要河流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排放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治理行为的稳态均衡结果进行了考察;其次,在实证层面,基于实证数据分别对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污染现状和流域25个主要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考察了经济空间结构与海河流域污染减排协同性之间的关系,很终测度环境规制的减排效果是否会因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很后,在政策层面,基于经济空间结构视角提出实现流域河流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措施。
《基于经济空间结构的河流污染跨地区协同治理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基于跨区域协同视角展开,通过利益彼此协调、资源互换整合、信任相互传递的机制设计,探索了河流污染治理的新路径。
章 绪论
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污染治理的行为博弈:非合作博弈还是合作博弈
二、污染治理的模式选择:契约协同还是行政协同
三、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效果显著还是效果缺失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河流污染
二、协同治理
三、经济空间结构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河流污染协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节 排污权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一、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
二、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与排污强度
三、河流排污权的产品属性与排他成本
第二节 技术利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假定
二、不考虑排他成本条件下的分析
三、考虑排他成本条件下的分析
四、结果的比较及其结论
第三节 外部性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一、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过程中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强度与经济补偿规模
第四节 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一、两种福利状态
二、资源配置手段与福利状态
三、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福利状态比较
第三章 基本态势与空间相关性分析
节 中国河流污染的基本态势
一、中国七大水系
二、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状况
三、中国河流跨界污染典型事件
四、中国河流污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废水排放的基本态势
一、指标的选取
二、废水排放的总体变化趋势
三、废水排放的省际变化
四、废水排放的分区比较
五、中国废水排放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废水排放的空间关系
一、空间相关性
二、空间相关性的测度
三、废水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四、废水排放的空间相关性特征
第四章 经济空间结构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推演
节 经济空间结构的设定
第二节 经济发达程度、互补性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
一、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行为
二、支付矩阵的构建
三、博弈方法的选择
四、演化博弈过程
五、行为的仿真模拟
第三节 区位中心性、经济联系紧密性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
一、理论解释
二、经济联系紧密性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区位中心性与河流污染协同治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海河流域河流污染情况评价
节 海河流域及其水系的基本概况
一、海河流域的基本概况
二、海河水系的基本概况
三、滦河水系的基本概况
四、徒骇马颊河水系的基本概况
五、海河流域水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海河流域河流水体质量情况评价
一、水功能区的划分
二、海河流域水系水功能区的划分概况
三、海河流域水系水质状况的评价结果
第三节 海河流域水系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价
一、水污染物的统计分类
二、海河流域水系总体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源评价
三、海河流域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源评价
第六章 海河流域经济空间结构情况评价
节 海河流域主要城市基本概况
一、北京市
二、天津市
三、石家庄市
四、唐山市
五、保定市
第二节 经济发达程度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三节 区位中心性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四节 经济联系紧密性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五节 产业互补性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
第七章 海河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污染减排协同性
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指标的选取
一、污染减排协同性的界定
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选取
三、具体指标的构建
第三节 模型的设定
第四节 核心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一、经济联系紧密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二、产业同构程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三、工业废水排放“标杆协同”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第五节 模型的估计
一、经济联系紧密性、互补性与“标杆协同”减排效应的估计
二、加入经济发达程度和区位中心性变量的再估计
三、加入控制变量的再估计
四、“标杆协同”减排效应的滞后影响
第六节 实证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 海河流域经济空间结构与环境规制政策有效性
节 环境规制政策
一、法律追责
二、环境标准与市场准入
三、排污税(费)
四、押金-退款制度
五、排污权许可证与排污权交易
第二节 中国水环境规制政策的演进
一、单一指令控制型规制时期
二、市场激励型规制准备时期
三、市场激励型规制引入时期
四、指令控制与市场激励并重时期
第三节 经济发达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性
一、模型的构建
二、准自然实验对象的选取
三、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区位中心性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
一、模型的构建、变量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措施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措施
一、激励机制:跨界补偿的模式与手段
二、惩罚机制:处罚力度、诉讼制度与执法体系
三、合作机制:经济联系与产业衔接
第三节 研究拓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