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靠前外很新研究进展为主,以及部分靠前手研究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昆虫的资源价值、我国常见资源昆虫的种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利用价值、应用方式及人工繁殖技术。本书分为11章,包括绪论、食用和饲用昆虫、药用昆虫、工业原料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天敌昆虫、环保昆虫、传粉昆虫、法医昆虫、科学实验昆虫、昆虫与文化。
前言
1 绪论
1.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2 资源昆虫的概念与用途
1.2.1 资源昆虫的概念
1.2.2 资源昆虫的用途
1.3 我国对资源昆虫的利用和研究情况
1.3.1 食用和饲用昆虫
1.3.2 药用昆虫
1.3.3 工业原料昆虫
1.3.4 观赏娱乐昆虫
1.3.5 多用途昆虫――蜜蜂
1.3.6 昆虫的其他用途
参考文献
2 食用和饲用昆虫
2.1 食用和饲用昆虫概述
2.1.1 食用和饲用昆虫的种类
2.1.2 食用和饲用昆虫的营养价值
2.1.3 食虫习俗
2.1.4 昆虫的食用和加工方法
2.1.5 食用和饲用昆虫开发利用应具备的特点
2.1.6 人工繁殖食用和饲用昆虫注意事项
2.2 蚂蚁
2.2.1 常见食用蚂蚁的种类与概述
2.2.2 双齿多刺蚁
2.3 蜜蜂
2.3.1 蜜蜂常见种类的形态特征
2.3.2 西方蜜蜂生物学特性
2.3.3 西方蜜蜂养殖技术
2.3.4 西方蜜蜂的产品及其营养成分
2.4 黄粉虫
2.4.1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
2.4.2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2.4.3 黄粉虫的饲养技术
2.4.4 黄粉虫的营养成分及其加工利用
2.5 家蝇
2.5.1 家蝇的形态特征
2.5.2 家蝇的生物学特性
2.5.3 家蝇的饲养技术
2.5.4 家蝇的营养成分及其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
3 药用昆虫
3.1 昆虫真能治病吗?
3.2 药用昆虫的种类和利用
3.2.1 药用昆虫的种类
3.2.2 药用昆虫入药的形式
3.2.3 药用昆虫的药理作用
3.3 昆虫治病的物质基础
3.3.1 氨基酸类
3.3.2 多肽类 3.3.3 多糖类
3.3.4 脂肪类
3.3.5 生物碱类
3.3.6 甾类
3.3.7 萜类
3.4 滋补保健冬虫夏草
3.4.1 冬虫夏草概述
3.4.2 冬虫夏草形态
3.4.3 寄主昆虫――虫草钩蝠蛾的形态特征
3.4.4 寄主昆虫――虫草钩蝠蛾的生物学习性
3.4.5 冬虫夏草的形成
3.4.6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
3.4.7 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
3.4.8 冬虫夏草的人工繁育
3.4.9 冬虫夏草的产业化现状
3.4.10 寻找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3.5 抗衰强身黑蚂蚁
3.5.1 黑蚂蚁的主要成分
3.5.2 黑蚂蚁的药理作用
3.6 破瘀接骨地鳖虫
3.6.1 入药地鳖虫的常见种类
3.6.2 中华真地鳖的形态特征
3.6.3 中华真地鳖的生物学习性
3.6.4 中华真地鳖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6.5 中华真地鳖的饲养技术
3.7 疗癣抗癌斑蝥虫
3.7.1 入药斑蝥的种类
3.7.2 大斑芫菁的形态特征
3.7.3 大斑芫菁的生物学习性
3.7.4 大斑芫菁的药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3.7.5 大斑芫菁的人工养殖技术
3.7.6 斑蝥素的衍生物
3.7.7 斑蝥素类化合物的合成
3.8 固精缩尿螳螂子
3.8.1 入药螳螂的种类
3.8.2 螳螂子类型
3.8.3 螳螂的生物学习性
3.8.4 螳螂的野外采集
3.8.5 螳螂子的功效及其化学成分
3.8.6 螳螂子的用法
3.9 理气散瘀洋虫
3.9.1 洋虫的形态特征
3.9.2 洋虫的生物学习性
3.9.3 洋虫的化学成分
3.9.4 洋虫的药理作用
3.9.5 洋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3.9.6 洋虫的用法
3.10 理气止痛九香虫
3.10.1 九香虫的形态特征
3.10.2 九香虫的生物学习性 3.10.3 九香虫的化学成分
3.10.4 九香虫的药理作用
3.10.5 九香虫的人工养殖技术
3.11 清凉解毒虫茶
3.11.1 虫茶概述
3.11.2 虫茶的由来
3.11.3 虫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