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过程中,史学方法论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公开出版为数不少的研究法作品之外,尚有若干种很有影响的未刊讲义,有的仅闻其名,今人未见其书。经多年不懈努力,发现了20世纪初年黄人望《史学研究法讲义》、柳诒徵《史学研究法》、1930年代姚从吾《历史研究法》。将这些稀见讲义整理出版,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研究史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柳诒徵和姚从吾是近代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先行研究由于无从发现他们的研究法作品,而对其史学思想所作的分析,不免偏颇,甚至判断有误;其次,史学方法论知识一方面来自中国本土,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西方,这三种研究法提供了今人探讨民国时期史学方法论渊源极好的文本,可以更具体了解域外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的互动关联;再次,学术判断需要在比较中见各自的长短高低。
丛刊缘起
前言
史学研究法讲义/黄人望
章 叙言
第二章 史料编
第三章 考证编
第四章 史论编
第五章 理论史学
史学研究法/柳诒徵
章 历史之种类
第二章 史学之定义
第三章 史学之材料
第四章 史学之补助学科
第五章 史料之整理
第六章 史事之考证及批评
第七章 历史哲学
历史研究法/李季谷
章 导论
一 历史是批评人类经验的总成绩
二 关于方法之话
三 历史与地理
四 历史的潜力与我们的创造
第二章 历史的概念及认识
一 史学的定义
二 历史的认识及对立
第三章 历史的原动力及其发达的三阶段
一 历史的六种原动力
二 历史发达的三阶段
第四章 史料
一 史料的搜集
二 史学的补助科学
历史研究法/姚从吾
导言
编 历史学的性质与任务
章 历史的性质
一 字义的说明
二 广义的历史与狭义的历史
三 历史学研究的趋势
第二章 历史记事的进化(历史演进的历史)
一 述事或记账式的历史
二 垂训的或实用的历史
三 进化的历史
四 社会学的历史
第三章 历史学的定义
一 班海穆与斐德儿的历史学的定义
二 上述定义的说明
三 其他历史学家所下历史定义的举例
四 历史定义的误解
第四章 历史的任务
第五章 历史的分类与分期
一 历史的范围
二 历史的分类与分期
第二编 史源学
章 历史研究法的概观与历史
一 概观
二 历史研究法的历史
第二章 史料的分类
一 同时人的记载
二 间接的史料
三 古物
第三章 史料的搜辑与出版
一 搜辑散佚的古书与古文字
二 搜辑仅存的旧闻与旧事
第四章 史料的批评
一 外表的批评
二 内容的批评
三 史料的编次
第五章 史料的解释
第六章 史料关系的会通
第七章 历史的叙述
一 历史叙述的方式
二 一种科学的历史著作应具备的形式
三 叙述的方法
第三编 欧洲近代通行的几种历史观
一 近代历史观的缘起
二 近代历史观的主要派别
章 二元论或神权政治的历史观
第二章 人本主义哲学的历史观
第三章 唯物的历史观
第四章 实证主义的历史观
第五章 康德以后德国正统派哲学的历史观
第六章 表象派的历史观
第四编 历史学的辅助科学和历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章 历史学的辅助科学
一 语言学
二 古文字学
三 古文书学或公文学
四 印章学
五 泉币学
六 族谱学与家世学
七 纹章学或徽章学
八 年代学
九 地理学
第二章 历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I 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
II 历史学和与他接近的几种自然科学
III 历史学与心理学
IV 历史与文学
V 历史与美术
附录一 释史
附录二 我国旧日历史家的垂训的历史观
附录三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附录四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附录五 同时人记载的举例
附录六 《元典章 校补释例》序
附录七 文人附会强解史文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