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教材体系分为十四章:上篇基础篇,分列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病因特点、临证概要、儿童保健六章;下篇临床篇,分列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胃系病证、心肝系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病证八章,阐述了48种中医常见病证。各章节分设“要点解析”“同步练习”“参考答案”3个板块。
上篇 基础篇
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节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代~宋代)
第三节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第四节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章 小儿年龄分期
第三章 小儿生长发育
第四章 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节 生理特点
第二节 病理特点
第三节 病因特点
第五章 临证概要
节 诊法概要
第二节 辨证概要
第三节 治法概要
第六章 儿童保健
节 胎儿期保健
第二节 新生儿期保健
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第四节 幼儿期保健
第五节 学龄前期保健
第六节 学龄期保健
第七节 青春期保健
下篇 临床篇
第七章 新生儿病
节 硬肿症
第二节 胎黄
第三节 脐部疾病(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第八章 肺系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第四节 哮喘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九章 脾胃系病证
节 鹅口疮
第二节 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腹痛
第五节 泄泻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厌食
第八节 积滞
第九节 疳证
第十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十章 心肝系病证
节 夜啼
第二节 汗证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四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第五节 抽动障碍
第六节 惊风
第七节 痫病
第十一章 肾系病证
节 水肿
第二节 尿血
第三节 尿频
第四节 遗尿
第五节 五迟五软
第六节 性早熟
第十二章 传染病
节 麻疹
第二节 风疹
第三节 猩红热
第四节 水痘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八节 百日咳
第十三章 寄生虫病
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十四章 其他病证
节 发热
第二节 夏季热
第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五节 紫癜
第六节 湿疹
第七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