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书的靠前部分,罗杰斯大师回顾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成长体验,以及人生观的起源等。此书的第二部分,罗杰斯详细介绍了其个人的专业观点和参加的各种活动。书中的第三部分,重点讨论了教育问题,他提到了自己对于教育性质的认识以及展望。在本书的很后一部分中,罗杰斯发表了他对文化巨大改变的看法,也推测了我们的世界改变的方式。 此书讨论的内容,已不局限于心理疗法,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哲学,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是任何国家、任何职业的人都能很好热衷的、使生命得以扩展的方式。         
         
             
             部分  个人体验和观点
章  关于沟通的经验
第二章  人际关系及其成长的哲学
第三章  四十六年以来
第四章  变老还是变成熟
第五章  我们需要一个“现实”吗?
第二部分  关于个人中心取向
第六章  个人中心取向的基本理念
第七章  共情:一种饱受争议的存在形式
第八章  埃伦?万斯特:孤独
第九章  建立个人中心的团体:对未来的启示
第十章  六篇短文
第十一章  助人职业的新挑战
第三部分  教育过程及其未来
第十二章  学习能够涵盖观点和感受吗?
第十三章  分水岭:现在在哪里?
第十四章  大团体中的学习:它们对未来的意义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一个自我中心的剧本
第十五章  明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人
参考文献678         
         
             
             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创立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他提出了“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会心团体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技术,这些理论的魅力至今不减。他于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