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新闻舆论对社会事件的影响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韬奋时事论文集(精)/韬奋著译文丛》创作的背景就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新闻宣传大爆发的时期。邹韬奋作为民国首席报人,以知识分子的自觉,主动承担起以舆论推动“抗日救亡”的重任。本书精选1935年至1937年间,邹韬奋以个人身份发表于《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等报刊上的44篇文章。全书分为“言论”“漫笔”“笔谈”三个部分。时事评论文章的内容围绕着“抗日救国”这个核心主题展开,犀利地指出了其时政府与民众应有的对敌态度和抗敌方法,论述了联合阵线的积极意义与形成联合阵线之迫切必要,分析了苏联革命成功的密匙以及中国革命可向他借鉴之处,讨论了隐藏在“抗日救国”这个主要矛盾下的一些社会矛盾和民主问题。这部论文集体现了邹韬奋作为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的优选、敏锐与良知。         
         
             
             一  言论
  苏联革命的廿周纪念
  紧急时期的断然处置
  蒋委员长的坚决表示
  中苏友谊与远东和平
  急迫救亡的两个条件
  敌人的梦想和意国反对谴责日本
  就实避虚的侵略
  在歧途上的中国
  外交的途径
  现代国家与民众运动
  中国的立场
  沉痛的回顾与光明的展望
  侵略与和平
  回到了学校
二  漫笔
  世界的中国人
  事实上的三权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真理
  个人的美德
  事实的表现
  大众的军人
  矛盾和一致
  糟蹋
  领导权
  社会的成份
  群
  躲
  我们的
  柴纳门
  有闲
  家丑
  走狗
  侮辱
三  笔谈
  艰苦奋斗
  前进思想与救国阵线
  救国联合战线的误解
  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
  褊狭态度和动的现实
  救国联合阵线的出发点
  联合阵线与汉奸问题
  今年的八一
  联合阵线和党派立场
  相信我们自己
  分头努力         
         
             
             邹韬奋 (1895-1944),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原名恩润,乳名荫书。韬奋为其笔名。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