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即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与库仑分析法、伏安分析法以及色谱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介绍了每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很新进展供广大读者参考。
第1章绪论(1)11仪器分析的起源(1)12仪器分析的分类(1)13仪器分析的特点(2)14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3)参考文献(3)一、光学分析法(波谱分析)第2章分子吸收光谱分析(7)21光谱分析导论(7)211光的性质(7)212电磁波谱(8)213分子能级与分子光谱的形成 (8)2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9)221概述(9)22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10)223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6)224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20)225红外分光光度计及样品制备技术(22)226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26)227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29)思考题与习题(31)2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32)231概述(32)23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33)233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36)234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42)23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4)236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46)思考题与习题(49)第3章分子发光分析(51)31概述(51)32分子荧光分析法(51)321分子荧光的产生(51)32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53)323荧光发射及影响因素(53)324荧光分光光度计(57)325荧光定量分析方法(58)326荧光测定技术进展(59)33化学发光法(59)331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59)332化学发光反应及应用(60)思考题与习题(62)第4章原子光谱分析(64)4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64)411概述(64)41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65)413光谱分析仪器(69)414分析方法(77)思考题与习题(80)4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80)421概述(80)42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82)4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85)424干扰及其消除方法(88)42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91)42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和进展(95)思考题与习题(96)第5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97)51概述(97)5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97)521原子核的磁矩 (97)522自旋核在外加磁场中的取向数和能级(98)523核的回旋(99)524核跃迁与电磁辐射(核磁共振)(99)525核的自旋弛豫(100)53核磁共振波谱仪与实验方法 (101)531仪器原理及组成(101)532样品处理(102)54化学位移与核磁共振波谱图(102)541化学位移的产生(102)542化学位移表示方法(103)543标准氢核 (103)54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04)545核磁共振图谱(106)55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106)56自旋-自旋裂分与自旋-自旋偶合(107)561吸收峰裂分的原因(107)562偶合常数(108)563低级偶合与高级偶合(110)57图谱解析(110)5813C核磁共振谱(111)58113C的化学位移(111)582偶合常数(112)58313C纵向弛豫时间T1的应用(112)59核磁共振技术进展(113)591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113)592核磁成像(113)思考题与习题(113)第6章质谱分析(MS)(115)61概述(115)62质谱仪及基本原理(115)621质谱仪(115)622质谱仪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119)623双聚焦质谱仪(119)624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120)625质谱图(121)63离子主要类型(121)631分子离子(121)632碎片离子(122)633亚稳离子(123)634同位素离子(123)635重排离子(124)64质谱解析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124)641分子式的确定(124)642质谱解析(125)643质谱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127)65质谱最新进展(129)思考题与习题(129)参考文献(130)二、电化学分析法第7章电化学分析引言(135)71电化学分析的分类及应用(135)72电化学电池(135)73电极电位(137)731电极电位的产生(137)732能斯特公式(137)733电极电位的测量(138)734电极的极化与超电位(139)思考题与习题(140)第8章电位分析法与离子选择性电极(141)81概述(141)82电位分
刘宝友,男,45岁,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笔者从2005年起,在河北科技大学参加《仪器分析》课程的建设,先后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仪器分析》专业课程,并指导本科学生《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至今已经13年,参加学生2000余人,学生反应良好。从2005年起,笔者参加编写仪器分析方面的教材、专著4部,总计约5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