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尝试将生态学大原理运用到甸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中,探索能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促进我国城市化地区生态绿地空间的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篇构思提出了城市化地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框架,并以江南的苏锡常地区为例,进一步论述了有关城市化地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调查分析和数量研究方法;下篇通过作者近年来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城市化地区所作的城乡规划实例研究,总结、探索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人居环境科学丛书”缘起
绪言生态文明的呼唤
――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和工作方法
上篇 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一章 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
――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色空间的营造
第二节 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第三节 现代绿色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实践探索
第四节 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拓展―――大地园林化
第二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重构
―――关于自然、人类与人居环境生态关系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的关系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第三节 人类生态作用的规律性
第四节 生态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
第五节 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框架及其实践意义
第一节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概念的建立
第二节 生态绿地系统在人居环境中的定位
第三节 我国城乡生态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危机
第四节 城镇密集地区更要重视生态绿地的保护和发展
第五节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意义
第四章 确立尊重生态规律的规划思想
―――从苏锡常地区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调查分析方法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
第二节 绿地系统基本生态因子分析
第三节 绿地系统生态利用潜力分析
第四节 绿地系统生态干扰因子分析
第五章 探索城市绿地规划的量化依据
――从苏锡常地区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数量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
一、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生态平衡的调节 机制
第二节 生态绿地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一、生态绿地系统的能流和物流
二、土地承载力与农业绿地发展
三、生态绿地系统的有机营养物质循环
四、生态绿地系统的碳循环与氧平衡
五、水循环与水域绿地的生态作用
六、生态绿地的其他环保功能
第三节 关于生态绿地规划的实用方法
一、游憩空间定额法
二、生态因子地图法
三、生态要素阈值法
四、说明与讨论
下篇实践与案例研究
第六章 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江苏无锡县大地园林化建设规划研究专题报告
第一节 大地园林化建设的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 县域农业发展分区规划
一、县域自然条件概况
二、农业用地资源分析
三、农业生产水平分析
四、农业发展对策与分区规划
第三节 县域河湖水系整治规划
一、水域环境现状分析
二、河湖水系整治对策
第四节 县域风景园林绿地规划
第五节 县域道路交通绿地规划
第七章 大城市地区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地区人居环境生态绿地发展研究专题报告
第一节 北京市域生态绿地演化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绿化建设对北京城市生态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生态绿地的发展需求与制约因素评析
第四节 生态绿地与城市建设要同步发展
第八章 小城市地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江苏锡山市中心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第一书城市发展概况与自然条件分析
一、城市发展概况
二、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前提的确定
第三节 城市规划区生态绿地现状分析
第四节 中心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第五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第六节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措施规划
第九章 中等城市地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桂林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专题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