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世界历史学科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不同领域的人士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
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
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
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
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
翻开本书,领略罗马帝国1300年盛极而衰的恢宏史诗。
第一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军事和疆域(98—180 A.D.)
第二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内政修明物阜民康
第三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政治架构(98—180 A.D.)
第四章 康茂德残酷而暴虐的愚行 佩尔蒂纳克斯被推举为帝,励精图治遭禁卫军所弑(180—193 A.D.)
第五章 禁卫军公开出价将帝位卖给德第乌斯·尤利安努斯 克劳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在不列颠、佩西尼乌斯·尼格尔在叙利亚、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在潘诺尼亚,公开声讨谋害佩尔蒂纳克斯的叛贼 塞维鲁赢得内战的胜利 军纪的废弛 政府的新措施(193—197 A.D.)
第六章 塞维鲁病逝 卡拉卡拉的暴政 努斯篡位 埃拉伽巴路斯的愚行 亚历山大·塞维鲁的美德 军队纵兵殃民 罗马帝国的财政和税务(208—235 A.D.)
第七章 马克西明即位与其暴政 元老院管辖的阿非利加和意大利发生动乱 内战和叛变 马克西明及其子、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以及先后三位戈尔狄安系,全部惨死 的篡位和政治手段(235—248 A.D.)
第八章 阿尔达希尔重建王朝后波斯帝国之状况(165—240 A.D.)
第九章 从德西乌斯皇帝在位到蛮族入侵,此一时期的日耳曼情势(249—252 A.D.)
第十章 德西乌斯、加卢斯、埃米利安努斯、瓦莱里安与伽利埃努斯相继为帝 蛮族入侵 三十僭主(248—268 A.D.)
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268—275 A.D.)
第十二章 奥勒良逝世后军队和元老院的作为 塔西佗、普罗布斯、卡鲁斯及其子相继为帝(275—285 A.D.)
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当政及其3位同僚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 重建秩序和安宁 波斯战争的胜利和凯旋 政府分治的新制度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逊位和退隐(285—313 A.D.)
第十四章 戴克里先逊位后产生纷扰 君士坦提乌斯崩殂 推举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为帝 同时有6位皇帝在位 马克西米安和伽勒里乌斯相继逝世 君士坦丁战胜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 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帝国(305—324 A.D.)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发展及早期教会的风格、作为、数量和状况
第十六章 从尼禄当政直到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罗马政府在此一时期对基督教的作为(180—313 A.D.)
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 君士坦丁的政治体系及其成就 军事纪律和训练 宫廷财政(300—500 A.D.)
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风 高卢战争 君士坦丁崩殂 帝国分由三个儿子统治 波斯战争 内战 君士坦提乌斯获得胜利(323—353A.D.)
第十九章 君士坦提乌斯独自称帝 加卢斯之死 尤里安身处险境 尤里安在高卢的胜利(351—360 A.D.)
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改变信仰的动机、经过及影响合法建立基督教教会(306—438 A.D.)
第二十一章 异教受到迫害 多纳图斯教派的分裂 阿里乌斯的宗教争论 君士坦丁及其子统治下教会和帝国的狂乱状况 异教的宽容(312—362 A.D.)
第二十二章 尤里安在高卢被军队拥立为帝 进军获得成功 君士坦提乌斯殒于军中 尤里安的内政修明(360—363 A.D.)
第二十三章 尤里安的宗教信仰 一视同仁的宽容作风 企图恢复异教的多神崇拜 重建耶路撒冷神庙 运用各种手段对基督徒进行迫害 宗教外衣下的偏袒行为(351—363 A.D.)
第二十四章 尤里安进驻安条克 远征波斯的成就 渡过底格里斯河 尤里安撤军后崩殂 约维安被推举为帝 为拯救罗马军队与波斯签订丧权条约(314—390 A.D.)
第二十五章 约维安的统治与崩殂 瓦伦提尼安继位为帝, 其弟瓦伦斯辅佐,导致帝国的分裂 政教合一统治方式 日耳曼、不列颠、阿非利加、东方地区与多瑙河地区的状况 瓦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
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启蒙时代史学代表人物,被誉为近代史学的开山者。
1764年,吉本前往意大利的罗马,面对这座千古名城,他产生了为这座城写一本书的念头,即他后来的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吉本二十多年的时间,他直接引用了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两百余位学者的著作,书籍八百余种,有数千册之多。除此之外,像是各种地方志、编年记、法典、地图、碑文等更是不胜枚举。
吉本的行文以气势磅礴著称,他的写作习惯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里想好,用耳朵听过,一句句顺畅了满意了,才落笔,因此读来如大江涌流,顺畅无比。
《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两百多年来,影响力始终不衰,受到各界人士的推崇与赞美,已成为深入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