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与化工原理、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配套使用
的实验教材。全书分单元操作实验及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验方
法、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测量仪表和测量方法、单元操
作实验的计算机仿真、单元操作实验、演示实验六部分。本书
内容的编排着眼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实验、食品工
程原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观
点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本科、专科的化工原理、食工原理实验教材,
亦可供从事化工、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轻化工程专
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导论
第一章 人物品评的美育思想
第一节 崇尚言谈、思理之美
一 谈玄之风韵
二 谈玄之人物
三 谈玄之内容
四 谈玄之方式
第二节 标举玄远、放达之美
一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一服药行散
二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二——纵酒酣畅
三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三——重情适性
第三节 追求容貌、神明之美
一 妙姿容
二 好神情
第四节 人物品评对中国美育思想的贡献导论
第一章 人物品评的美育思想
第一节 崇尚言谈、思理之美
一 谈玄之风韵
二 谈玄之人物
三 谈玄之内容
四 谈玄之方式
第二节 标举玄远、放达之美
一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一服药行散
二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二——纵酒酣畅
三 玄远放达的表现方式之三——重情适性
第三节 追求容貌、神明之美
一 妙姿容
二 好神情
第四节 人物品评对中国美育思想的贡献
一 人物品评与自然美和艺术美品评的融通
二 人物品评与若干重要美育概念的形成
三 人物品评对中国文艺批评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的人格美
第一节 魏晋士人的觉醒与人格美的多元化
一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觉醒的原因
二 觉醒后的士人特征
三 多元化人格美的呈现
第二节 儒学精神与士人人格美
一 诚:儒学精神的核心
二 从《世说新语》中的孝礼看魏晋士人人格美
三 玄心与越礼
第三节 新自然观与士人人格美
一 新自然观概说
二 人与自然同构
三 人与自然同情
四 自然美对士人人格美的影响
第四节 士族佛学与士人人格美
一 死神唤醒人
二 佛学的中国化
三 士族佛学对士人人格美的影响——以“隐士宰相”谢安为例
第五节 余论:艺术人生与人格陶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家庭美育的历史溯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概况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繁盛的时代背景
一 政治制度对世族家庭美育的影响
二 庄园经济对世族家庭美育的影响
三 审美风尚对世族家庭美育的影响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家庭美育的内容
一 人伦之美的教化
二 艺术之美的熏化
三 自然之美的濡化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家庭美育的实施特点
一 注重身教,强调体验
二 创造情景,在活动中引导、启发子弟
三 利用家族荣誉感进行激励教育
四 利用家诫、家训
五 利用蒙书施教
六 利用经史子集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的影响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家庭美育对现代家庭美育的启示
小结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旅游美育思想
第一节 “游”与魏晋哲学思潮
一 “游”字溯源
二 从“旅”“行”到“游”
三 “游”的哲学文化背景
第二节 “游”与魏晋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一 魏晋人对生命的热切呼喚
二 从“比德”走向“畅神”
第三节 魏晋“游”的类型及其美学特征
一 玄游
二 仙游
三 释游
第五章 山水绘画美育思想
第一节 山水绘画美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 山水画的分离、初创
二 山水画的理论核心:自然观
第二节 山水绘画美育思想产生的渊源
一 儒家思想的痕迹
二 道家思想的影响
三 佛家思想的烙印
第三节 宗炳的绘画美育思想体系
一 “澄怀”——审美心境
二 “应目”——审美观照
三 “味象”——审美体验
四 “神思”——审美想象
五 “畅神”——审美境界
第四节 宗炳绘画美育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一 山水绘画美育思想的建立
二 山水绘画创作方法的初创
小结
第六章 “二王”书法美育思想
第一节 “二王”书法美育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二王”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一 上古书法
二 多元互动的魏晋哲学思潮
三 “二王”书风——中国古典书法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飘逸灵秀——个体价值的张扬
一 飘逸灵秀的书风
二 个体价值的张扬
第四节 自然洒脱——人格价值的肯定
一 自然洒脱的书风
二 人格价值的肯定
第五节 萧散玄远——终极价值的关怀
一 萧散玄远的书风
二 终极价值的关怀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钟仕伦 汉族, 四川成都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四川师大美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001)。在《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