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收藏
评价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商品编号:2961344
ISBN:9787205070731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丽 著
出版日期:2011-05-01
开本:24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844.1
页数:200
册数:1
大约重量:4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63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6.75 (2.7折)
原价:¥2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的作者李丽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将来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是一本与妈妈们贴心贴肺的育儿心理书,一本让妈妈们智慧并轻松起来的行动指南。
前言
第一章  3~6岁,幼儿园社会生活期
上幼儿园,人生的第一场痛苦分离
大小便的能力关乎着宝宝的羞耻心
“全托”对孩子心灵的损害无法预估
孩子不上幼儿园或许与你的焦虑有关
如何调试孩子在幼儿园的孤僻行为
遇到欺负,退让还是反击
爱打架的“小霸王”该如何调教
孩子的打闹,实则在培养社交能力
换幼儿园对孩子有利还是有害
孩子爱打小报告不一定是“好管闲事”
第二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
爱发脾气的孩子性格就“坏”吗
孩子做事慢,性情不一定慢
巧用“间接肯定”来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爱“臭美”会不会滋长虚荣心
孩子嫉妒行为的心理诉求是渴望爱
孩子事事都要争强好胜,这是好还是坏
消极避世VS激烈竞争
第三章  3~6岁,性教育的最佳期
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大方自然
科学真实地面对“尴尬”的提问
教孩子性知识时应该把握尺度
家长千万别将“性游戏”事件升级
当孩子不小心撞见父母做爱
看到宝宝“自慰”,妈妈不要惊慌
“伪娘”有可能是被家庭教养出来的
女儿讨厌妈妈喜欢爸爸该怎么办
不要让儿子成为妈妈的“小情人”
单亲父母更要与孩子保持亲密的界限
第四章  3~6岁,学习兴趣培养的黄金期
会说英语单词,会背很多诗≠学习能力强
妈妈要克服重量轻质和盲目攀比
妈妈让孩子学习的态度要“淡”下来
学习兴趣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
孩子要不要从小就定向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好工具
第五章  3~6岁,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尊重孩子不拘一格的创造性玩法
尊重孩子的记忆特点来进行训练
培养观察力,家长要搞清谁是主体
思维力差,孩子的智力就差
以童心才能发现孩子的好奇心
语言能力差,潜能开发慢
故事――开发孩子大脑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  3~6岁,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
孩子吃饭成难题,难道本能退化了
宝宝分房睡觉所带来的种种烦恼
“人来疯”是孩子用隐蔽的方式表达需要
喜欢“插嘴”如何变为有礼貌的对话
不要忽视孩子“帮倒忙”的机会
宝贝“经常说谎”不是品质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孩子看电视
孩子竟然对妈妈说“狠话”
孩子讨好大人会不会丧失自己的天性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让压岁钱成为培养小理财师的第一课
第七章  3~6岁,孩子心理障碍的常见现象
在幼儿园里总是坐不住――多动症
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性身份识别障碍
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
她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玩具小熊――儿童恋物癖
孩子说话口吃怎么办――语言障碍
孩子挤眉弄眼是因为控制不住――抽动症
孩子半夜总从噩梦中惊醒――睡眠障碍
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
忽然变成了“小哑巴”――选择性缄默症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