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八章,内容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环境和营养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绪论1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
三、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2
四、病理学的发展3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5
第一节适应5
一、萎缩6
二、肥大8
三、增生9
四、化生10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11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11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12
第三节细胞可逆性损伤15
一、细胞水肿16
二、脂肪变17
三、玻璃样变18
四、淀粉样变18
五、黏液样变19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19
七、病理性钙化20
第四节细胞死亡21
一、坏死21
二、凋亡24
第五节细胞老化27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27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27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27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29
第一节再生29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29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30
三、组织再生的机制和过程33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34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37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37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39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39
第三节创伤愈合41
一、皮肤创伤愈合41
二、骨折愈合43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43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5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45
一、充血45
二、淤血46
第二节出血48
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8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49
三、出血的后果49
第三节血栓形成4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5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52
三、血栓的结局54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54
第四节栓塞55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55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56
第五节梗死58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59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5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61
第六节水肿62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62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63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64
第四章炎症65
第一节炎症的概述65
一、炎症的概念65
二、炎症的原因65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66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67
五、炎症的分类68
第二节急性炎症68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69
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70
三、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73
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76
五、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76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78
第三节慢性炎症79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80
二、肉芽肿性炎80
第五章免疫性疾病82
第一节自身免疫病82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82
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83
第二节免疫缺陷病8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8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88
第三节器官和骨髓移植92
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92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93
步宏,男,1958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病理研究室主任。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卫生部全国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等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从事病理学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36年,是国家精品课程《病理学》的主讲教师,曾担任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长于乳腺病理及分子病理学诊断和研究。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近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资助,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多项。获全国百篇很好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等。
李一雷,男,1964年4月出生,病理学博士,吉林大学病理学系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医学教育、病理学科研、教学工作31年。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慕课课程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从事肿瘤间质病理生物学与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研究。为全国统编七年制病理学教材编委、全国统编五年制病理学教材(第6、7、8版)编委、全国统编研究生分子病理学教材副主编、全国统编成.人教育病理学教材编委。因病理学系列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