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曾以“”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
尼采以靠前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专享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很好不错的诠释。
《瞧这个人(精)》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绪论
瞧,这个人
我为何如此有智慧
我为何如此聪明
我为何能写出如此好的书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
人性的,太人性的
曙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恶的彼岸
道德的谱系
偶像的黄昏
瓦格纳事件
我为何是命运
歌词、警句及其他
忧郁颂
昨夜暴雨
友谊赞(二首)
漂泊者
致冰川
秋天
斯塔列诺公墓
小天使号
少女的歌声
善良者,仁慈者,最可爱者
致友谊
松树和闪电
秋天的树
在敌人们中间
新哥伦布
在孤独之中
我的回答
威尼斯
短句
当心:有毒
如何寻求同伴
语言
漂泊者及其影子
无私奉献
新约
真正的德国人
致达尔文主义者
致哈菲兹
致斯宾诺莎
阿图尔·叔本华
致理查德·瓦格纳
南方音乐
一则谜语
致虚伪的朋友
朋友尤里克
决心
美好的
尾声
狄奥尼索斯酒神赞歌
最富裕者的贫穷
猛禽之间
太阳沉落了
遗愿
灯塔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的诗人和散文家。
1844年10月15日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曾深得国王的信任,做过四位公主的老师。小时候的尼采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两岁半才开口说话。5岁的时候,尼采的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造成了他一生内向忧郁的性格。
青年时,尼采进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不久改学古典语言学。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89年,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尼采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终住进了耶拿大学精神病院。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