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系列图书关注传媒现实,研究传媒理论,既重视对新媒体发展的研究,也重视在传统媒体研究中引入新思维。书稿分为特稿、焦点话题:互联网 、新媒体前沿、广播电视前沿、新闻与传播研究、视觉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媒体 创意与策划、读书乐园以及封面人物介绍。 《新传媒》系列图书每年两本,集合了年度新闻传播学术前沿*的焦点话题和业界发展,给年青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其中不乏作品,立意具有问题意思,选题角度新颖,具有相当的阅读性。
焦点话题:春晚三十五年(续) Focus在回归民俗内核中展现时代精神 ——对春晚三十五年的审视与思考 田 园 宫承波杨丽萍春晚舞蹈节目探析 朱逸伦蔡明与春晚漫谈 张 洁早期春晚中倪萍的主持人形象特征分析 付砾乐新媒体前沿 New Media Frontier地方政务在重大信息发布中的路径与创新 ——以政务“上海发布”和“天津发布”为例 冯 帆人民网、新华网“2017”报道比较研究 于欣宜互联网的当下影响与未来走向 ——以“羊群效应”为例 窦 宁网络意见引导下的舆论现象研究 ——以“江歌案”为例 蔡慧慧从“江歌案”探析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问题 马 赛政治公益类学术期刊公众号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CSSCI党校、行政学院学术期刊公众号为例 魏 新浅析新闻媒体官方中的“广场舞大妈”形象建构 胡静漪浅析移动数字化时代旅游资源手机营销方式 徐 莹“互联网 ”与乳品企业的事件营销创新 ——以蒙牛、伊利为例 王艳茹女性对男权的内化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网络小说 周艳敏机器写作、算法推荐与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业变革 陈 杭手机新闻客户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王 凡视听传播前沿 Visual-Audio Communication Frontier论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趋势 梁 宸“他者”视阈下国家形象传播文化边界的跨越与重构 ——从韩国KBS纪录片《中国》说起 陈 曦“绿色中国”视觉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几个误区及其超越策略探析 李佳家《大公报·儿童副刊》版面编辑思想的美学意蕴 韩文婷“互联网 ”,加什么?怎么加? ——试论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栏目创新 李 聪 李焕征人民网短视频海内外传播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 于利芳《奇葩说》(第四季)植入广告的符号建构分析 房立俊数据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方法研究 ——以2016-2017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杨天悦大数据在新闻媒体应用的弊端 ——以数据新闻和媒介场景化为例 刘婷昱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广播价值平台的打造策略探究 王玉风互联网“表情包”对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影响 张云艳电视剧《军师联盟》《虎啸龙吟》中历史人物刻画的创新分析 陆子亮新闻与传播研究 News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公共话语修辞: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要义 ——以“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为例 惠东坡做新时代的记录者 ——浅谈行业报如何适应视听传播新趋势 赵光强 黄新东裸贷事件中的道德危机与监管困境 竺怡冰框架理论视角下的中西方政治报道分析 ——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 龚 茜两岸媒体互动关系与传播策略研究 孙 璐封面人物介绍 Cover Figure青年学者王大智
宫承波,文学(文艺学)博士,法学(民族学)博士后,山东济南(章丘)人。长期致力于传媒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任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被推举为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并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专家、栏目评议专家、北京市影视审查中心内容审查专家等。张剑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衢州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兼网络传播学院院长。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专家、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获得*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各一项。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哲社和科技规划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