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要介绍了三江源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征、地表覆盖特征和生物群落情况,并从人口和产业方面介绍了三江源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本书利用卫星适感降水数据在空间覆盖上的优势,综合采用地面站点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河流水系分析主要采用清华Hydro30数字河网数据,分别对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内流区的河流、湖泊组成和主要支流概况进行说明,并介绍了科考测量的部分河流断面情况和主要水文站的历史实测径流量。最后,简述了三江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等规划、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研究力度、建立全社会参与三江源区保护的机制等方面对三江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前言/001
Ⅰ总报告
1三江源区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特征/001
一地理位置/001
二地形地貌/005
三气候特征/006
四地表覆盖特征/007
五生物群落/008
六社会经济发展/009
Ⅱ分报告
2水文水资源状况/011
一降水特征/011
二河流水系/018
三湿地资源/039
四冰川雪山/043
五地下水资源/045
3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程及成效/047
一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公园的设立/047
二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后成效明显/050
三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二期规划/055
四社会各界在行动/060
4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望/065
一三江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065
二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067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研究力度/069
四建立全社会参与三江源区保护的机制/071
参考文献/073
鸣谢/074
魏加华,男,博士,1971年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工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为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9月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