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于日本现代思想的重要问题“现代的超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分析和批判。子安宣邦认为,起因于日本帝国对世界秩序以同样属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方式进行重组要求的十五年战争,是日本“现代的超克”论成立的背景。作为对重组要求的回应的“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论”也应运而生,并由此将“十五年战争”双重化,使之成为“两场战争”,从而为无法正当化的对中国的战争找到历史的和哲学的根据。 正是通过对以上战争时期日本思想界和日本社会整体的深刻反思,作者提出了如何正确面对战时日本文化意识形态,如何正确面对化资本主义的现代体制、如何促进其本质性转换的问题。
致中国读者序章 “现代的超克”论——昭和意识形态批判章 何以“现代”并且“超克”?——“现代的超克”与三次座谈会第二章 谁正视了中国的战争事实?——“大陆政策十年之研讨”座谈会第三章 “世界史之哲学”的时代——“世界史立场与日本”座谈会第四章 诗改变世界秩序——日本浪漫派与文学反叛第五章 东亚与“日本式和平”的构思——“帝国之希求在于东亚之安定”第六章 何以如此感动于宣战?——在“事变”与“大东亚战争”之间第七章 即使战争无偿而终——保田与重郎的战时与战后第八章 日本现代批判与“奴隶论”视角——竹内好与两个鲁迅第九章 “现代的超克”与战争的二重性——竹内好与“战争”的理念第十章 亚洲主义这一近现代日本的对抗轴——日本近现代史与战争的二重性第十一章 什么是由亚洲进行的超克?——以《作为方法的亚洲》为中心后 记竹内好的“现代”话语(代译后记)
1933 19601998——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茫然草》《“同文”的现代转换》《鲁迅形影》等。译著:《国家与祭祀》《蒙古新疆旅行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