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四版)》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质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理论,并从方法学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几门谱学在确定有机化合物构型、构象上的应用;还反映了学科的新进展,如阿达玛变换、扩散排序谱、轨道阱、直线离子阱、串联质谱、质谱的分子式和结构式检索等,并增加了新的固体的内容。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四版)》也融入了作者的《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科学出版社,2010)的核心思想,有利于读者提高解析谱图的能力。
目录
版序
台湾版序
繁体字版前言
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of“Structural Identificatio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Spectroscopy”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章 概论 1
1.1 基本原理 1
1.1.1 原子核的磁矩 1
1.1.2 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化 2
1.1.3 的产生 3
1.1.4 连续波谱仪 9
1.2 化学位移 9
1.2.1 屏蔽常数σ 9
1.2.2 化学位移δ 10
1.3 自旋-自旋耦合 11
1.3.1 自旋-自旋耦合引起峰的分裂(裂分) 11
1.3.2 能级图 12
1.3.3 耦合常数J 14
1.4 宏观磁化强度矢量 15
1.4.1 宏观磁化强度矢量的概念 15
1.4.2 旋转坐标系 16
1.5 弛豫过程 17
1.5.1 什么是弛豫过程 17
1.5.2 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17
1.5.3 谱线宽度 19
1.6 脉冲-傅里叶变换波谱仪 19
1.6.1 连续波谱仪的缺点 19
1.6.2 强而短的射频脉冲的采用 20
1.6.3 时畴信号和频畴谱,二者之间的傅里叶变换 21
1.6.4 从傅里叶分解讨论脉冲-傅里叶变换 23
1.6.5 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优点 26
参考文献 26
第2章 氢谱 27
2.1 化学位移 28
2.1.1 化学位移的基准 28
2.1.2 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28
2.1.3 常见官能团化学位移数值 32
2.2 耦合常数J 34
2.2.1 耦合的矢量模型 34
2.2.2 1J与2J 35
2.2.3 3J 36
2.2.4 长程耦合的J 38
2.2.5 芳环与杂芳环 39
2.3 自旋耦合体系及谱图的分类 41
2.3.1 化学等价 41
2.3.2 磁等价 44
2.3.3 自旋体系 45
2.3.4 谱图的分类 46
2.4 几种常见的二级谱体系 46
2.4.1 AB体系 47
2.4.2 AB2 体系 47
2.4.3 AMX体系 48
2.4.4 AA’BB’体系 49
2.5 常见官能团的氢谱特征 49
2.5.1 取代苯环 50
2.5.2 取代的杂芳环 52
2.5.3 单取代乙烯 52
2.5.4 正构长链烷基 52
2.5.5 活泼氢 52
2.6 简化谱图分析的一些方法 53
2.6.1 使用高频仪器 53
2.6.2 重氢交换 53
2.6.3 介质效应 53
2.7 双共振 53
2.7.1 自旋去耦 54
2.7.2 核Overhauser效应 55
2.8 中的动力学现象 58
2.8.1 动态实验 58
2.8.2 活泼氢(OH、NH、SH)的谱图 60
2.9 氢谱的解析 61
2.9.1 样品的配制及作图 62
2.9.2 解析步骤 62
2.9.3 谱图解析举例 67
参考文献 75
第3章 碳谱 77
3.1 概述 77
3.1.1 碳谱的优点 77
3.1.2 测定碳谱的困难 77
3.1.3 碳谱谱图 77
3.2 化学位移 79
3.2.1 13C谱化学位移的决定因素是顺磁屏蔽 79
3.2.2 链状烷烃及其衍生物 82
3.2.3 环烷烃和取代环烷烃 83
3.2.4 烯烃和取代烯烃 83
3.2.5 苯环及取代苯环 83
3.2.6 羰基化合物 84
3.3 碳谱中的耦合现象和去耦 87
3.3.1 碳谱中的耦合现象 87
3.3.2 宽带去耦 87
3.3.3 门控去耦(定量碳谱) 89
3.4 弛豫 89
3.4.1 有关纵向弛豫的理论 89
3.4.2 弛豫时间的测定 92
3.4.3 T1 的应用 94
3.5 碳谱的解析 94
3.5.1 样品的制备及作图 95
3.5.2 碳谱解析的步骤 95
3.5.3 谱图解析举例 96
参考文献 104
第4章 脉冲序列的应用和二维谱 105
4.1 基本知识 105
4.1.1 横向磁化矢量 105
4.1.2 自旋回波 107
4.1.3 核磁信号的相位被化学位移所调制 113
4.1.4 BIRD脉冲序列 114
4.1.5 自旋锁定 116
4.1.6 等频混合 117
4.1.7 选择性布居数翻转 119
4.1.8 脉冲场梯度 122
4.1.9 整形脉冲 125
4.2 碳原子级数的确定 126
4.2.1 J调制法或APT法 127
4.2.2 INEPT法 129
4.2.3 DEPT法 132
4.3 二维谱概述 134
4.3.1 二维谱的概念 134
4.3.2 二维时间轴方框图 135
4.3.3 二维谱的分类 135
4.3.4 二维谱的表现形式 135
4.4 J 分辨谱 136
4.4.1 同核J谱 136
4.4.2 异核J谱 138
4.5 异核位移相关谱 140
4.5.1 H,CGCOSY 140
4.5.2 H,XGCOSY 142
4.6 同核位移相关谱 145
4.6.1 COSY 145
4.6.2 相敏同核位移相关谱 14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