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的华夏历史文明,累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准确掌握文化常识是一个中国人推荐的基本素养,但很多文化常识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解被滥用,被以讹传讹,造成和本意谬以千里的现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既要给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今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源流”。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很好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普通大众,对我们的文化常识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本书梳理、分析现实生活中常被误用的部分文化常识,还它们以本来面目。本书和《那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原选题名《那些坑人的汉字》,根据徐总建议改)一起,同为讲解“语言文字、文化常识”的书,为同一系列。
成语的前世今生
"一波三折"究竟是怎么"波折"的?
什么是"文武之道"?
从飞鸟依人到小鸟依人
铮铮铁骨原本没那么"值钱"
从"每下愈况"到"每况愈下"
"穷且益坚"的"穷"是"贫困"之意吗?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洪荒之力"有多大?
"学而不厌"是不厌倦学习吗?041
容易误读的称谓
孟姜女到底姓什么?
"杜工部"是多大的官?
"司马"和"大司马"是一回事吗?
丞相与宰相本不相同
古今不同话说"选举"
……
陶短房,生于中国大陆,长期活跃在非洲,现移居温哥华。涉猎范围颇广。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都颇有研究,长于小说、文史、古文、诗词及随笔的创作。曾参与《太平天国通史》编写工作,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小说选·网络小说》。在《新京报》连载的《皇帝公关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