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供给侧视角对1982年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指出银行其实是地区债务循环中不稳定的内生因素——当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时,银行存在过度扩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当经济衰退时,银行又会采取过度紧缩措施,造成釜底抽薪的后果。书中揭示了资本市场供给侧状态及调节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提出的稳定银行体系的措施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总序/001
前言/001
第1章 导论:拉丁美洲危机/001
第2章 综述:国际银行的崛起与转型/007
2.1 从历史角度来看私人银行贷款/007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决定私人银行优势的潜在因素/019
2.3 当代国际银行:基于数据的简要分析/027
2.4 向外围渗透/030
2.5 20世纪80年代的危机/042
第3章 20世纪70年代国际银行的组织架构与业绩/046
3.1 关于国际银行的一个流行观点:有效中介/048
3.2 关于国际银行的另一个观点/062
3.3 总结与结论/097
第4章 欠发达国家信贷周期的扩张阶段/102
4.1 市场信号和债务管理/103
4.2 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案例/116
4.3 结论/149
第5章 危机和调整偿债日程的政治经济/152
5.1 对债务偿付日程重新修订实践的评价/168
5.2 债务双方的协商动态/184
5.3 结论/198
第6章 资源外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00
6.1 简要概述资源外流问题/201
6.2 减少资源流入银行/212
6.3 结论/235
附录:对玻利维亚和秘鲁的案例研究方法/237
参考文献/240
罗伯特·德夫林(Robert Devlin),美国艾德菲大学(Adelphi University)经济学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