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长城学者”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和TCD 20140321)“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第一篇中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
1 碳排放权与碳减排目标
1.1 碳排放问题的产生
1.1.1 碳排放与低碳经济
1.1.2 碳排放总量的研究现状
1.2 碳排放权与中国碳减排目标
1.2.1 碳排放权问题的产生和现状
1.2.2 中国未来的碳排放权
1.2.3 2020年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国内目标
2 中国碳排放总量核算
2.1 碳排放总量核算原则
2.1.1 生产者原则和消费者原则
2.1.2 按生产者原则确定的碳排放总量
2.1.3 最终消费排放的核算方法
2.2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
2.2.1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2.2.2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2.3 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现状
3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核算及其责任分配
3.1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核算
3.1.1 核算原理和方法
3.1.2 数据来源
3.1.3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核算结果
3.2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责任的分配
3.2.1 二氧化碳净转移的LMDI分解
3.2.2 排放净转移的分解结果
3.2.3 隐含碳责任的分配
4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选择的公平性
4.1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选择的公平性度量
4.1.1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及其公平原则
4.1.2 公平性度量——国际碳排放的相对剥夺
4.1.3 国际贸易对碳排放相对剥夺系数的影响
4.2 不同标准下国际碳排放核算
4.2.1 分析对象和数据来源
4.2.2 不同核算标准下国际碳排放比较
4.3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选择的公平性分析
4.3.1 相对剥夺系数的静态分析
4.3.2 相对剥夺系数的动态分析
4.3.3 国际贸易隐含碳调整后的公平性分析
4.4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选择结论与建议
第二篇 碳排放指标的产业间分配
5 碳排放的产业差异
5.1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5.1.1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
5.1.2 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演变特征
5.1.3 各产业的能源消费特点与能源结构
5.2 各部门的碳排放核算
5.2.1 各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5.2.2 碳排放系数
5.2.3 各部门的碳排放
……
第三篇 碳排放总量的地区间分配及地方政府碳减排博弈分析I
第四篇 碳排放权交易博弈及机制分析
第五篇 碳税效应、最优税率及配套机制
附表
参考文献
王文举,北京物资学院校长、经济学二级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担任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数理经济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经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博弈论和数量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现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碳市场成熟度、市场机制完善及环境监管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