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新时期婚姻伦理与生活质量研究
收藏
评价
新时期婚姻伦理与生活质量研究
商品编号:2819360
ISBN:978752030820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编者:梁景和作
出版日期:2018-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D669.1
页数:273
册数:1
大约重量:8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8.4 (3.6折)
原价:¥7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欧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把生活质量作为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进行研究。①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医学等学科也开始探讨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但迄今为止历史学对此却鲜有研究。如果从史学角度来研究生活质量,可以开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维度。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客观生活的实际状况以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受程度。②这里既包含客观生活质量,即社会生活条件的实际状况,也包含主观生活质量,即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研究生活质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肯定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的目的和欲求,是人类整体生活和人类个体生活的目的和欲求。生活质量既反映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也反映在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上。幸福感是人类生活永恒美好的追求,正如休谟所说:“一切人类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①“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可以说是不同时代、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欲求。从这一意义上说,幸福似乎可以成为一种普遍主义的价值理想。”②研究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还在于:探寻生活质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概念或界定;设计并确定生活质量这一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不同时代的基本框架体系;探讨不同时代、不同需求层次的人③对生活质量的认识、理解和判断的合理性、差异性和谬误性,及造成此种现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缘由;研讨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功能及其成因;探求不同时期人类个体主观生活质量的复杂性形成的基本原因;探索不同时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和幸福感表现出的层次相同以及“处于相同物质生活水平的人们,对其个人生活的评价和满意度可以大相径庭;反之,生活满意度相同的人,其实际物质生活水平可以相去甚远”④的基本因由;研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两者之间内在的基本逻辑,等等。
绪论
一 概念与价值
二 学术研究现状
三 研究资料
四 理论与方法

上卷(1980-1990)
一 婚姻伦理的几个问题
(一)婚姻伦理的四个特征
(二)婚姻伦理的四点要素
(三)婚姻伦理的三种功能
小结
二 婚姻伦理变革与婚姻新现象
(一)择偶标准——“”和“金钱”
(二)择偶途径——“新式媒婆”
(三)婚姻消费——新式婚姻消费
(四)新型婚姻——涉外婚姻
(五)离婚要素——“情感”
小结
三 婚姻伦理变革与婚姻生活质量
(一)物质化的择偶观
(二)高额的婚姻消费
(三)多样态的离婚问题
小结
四 婚姻伦理变革的深层原因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国家新政策
(三)思想大解放
小结
五 结语

中卷(1990-2000)
一 婚姻生活新事象
(一)婚前生活众生百态
(二)婚内生活频起波澜
小结
二 婚姻伦理的演变
(一)择偶观的多元化与自主化
(二)婚姻观的平等化与理想化
(三)对离婚行为的宽容态度
(四)日趋理性的性观念
小结
三 婚姻伦理与婚姻生活质量的关系
(一)婚姻幸福的“标尺”
(二)婚姻伦理对婚姻生活质量的影响
小结
四 影响婚姻生活质量的社会因素
(一)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婚姻生活
(二)社会人口的大规模移动
(三)核心家庭与家庭功能的转变
(四)大众传媒和娱乐场所的发展
小结
五 结语

下卷(2000-2014)
一 择偶观的功利化与新颖化
(一)择偶标准的功利化与感性化
(二)择偶途径的多样化与新颖化
小结
二 结婚观的多元化与务实化
(一)婚姻模式的多元化与私人化
(二)结婚消费的攀比与务实
小结
三 离婚观的自主性与随意性
(一)离婚态度的随意与慎重
(二)离婚生活的美好与艰难
小结
四 关于婚姻伦理与生活质量的思考
(一)《婚姻法》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
(二)婚姻伦理观与生活质量观的转变
(三)发挥婚恋流行词的导向作用
小结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