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冷战后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四种类型的治理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动因、机制和类型,并对未来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实践提供学理支撑与政策参考。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外交实践,本书试图弥补这一领域的不足,推动“西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并对比分析中美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特色和风格,旨在使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模式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成熟。
孙德刚,1977年生,安徽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22012年在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国中东战略、中东地区安全。先后赴香港大学(2004-2005)、美国丹佛大学(2007-2008)、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010)、英国牛津大学(2012-2013)等访学、交流。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外交评论》、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SCI来源期刊,美国,2013年影响因子:0.953)、Mediterranean Politics (SSCI来源期刊,英国,2013年影响因子:1.179)、Africa Spectrum (德国,2015年影响因子:0.900)、Bustan: The Middle East Book Review(以色列)、Journal of Middle East and Africa(美国)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近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资料《中国外交》、《政治》、《世界史》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1部,译著1部(合)。完成和省部级课题5项,目前在研和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为、政治、外交学硕士生开设全英文必修课(《世界政治》),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当代中东热点问题》和《中东比较政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