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为汇总并疏解中国儒者之思想,以呈现中国儒学发生及发展的脉络。具体来讲,儒学之发生有其“文化土壤”之总体的原因,亦有其思想家个体的原因。就前者来讲,唐、虞及“三代”历史文化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家提出了问题。就后者来讲,孔子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仁”为核心,以“恢复周礼”为目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答案,从而成为儒学理论的原点。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仍在发展,时代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当时的儒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延续着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该书之写作,即意在对古代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进行汇总并疏解。
编 先秦儒学
弁言
章 孔子
节 “仁者爱人”
第二节 天命观
第三节 中庸之道
第四节 正名思想
第二章 孟子
节 良知说
第二节 性善论
第三节 “仁政”思想
第三章 《大学》《中庸》《易传》
节 《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二节 《中庸》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 《易传》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荀子
节 天命观
第二节 性恶论
第三节 认识论
第四节 社会历史观
第二编 汉唐儒学
弁言
第五章 董仲舒
节 宇宙论
第二节 “性三品说”
第三节 “大一统”的政治哲学
第六章 王充
节 气一元论
第二节 命定论
第三节 认识论
第七章 韩愈、李翱
节 韩愈
第二节 李翱
第八章 刘禹锡、柳宗元
节 刘禹锡
第二节 柳宗元
……
第三编 宋代儒学
第四编 明代儒学
第五编 清代儒学
第六编 近代儒学
第七编 现代儒学(上)
第八编 现代儒学(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程志华,1965年生,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社科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委员、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牟宗三哲学研究》《困境与转型》等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7项。《牟宗三哲学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分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第十四届社科成果一等奖,《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一等奖,《困境与转型》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