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著的《文化之和》尝试通过重新理解“传统”来理解“现代”,围绕“理性”、“个体”、“精神”、“信仰”这几个概念,去追溯它们在其源头的出现及样态,希望通过这样的追溯去更深切地理解我们今天对它们的认识可能出现了什么偏差并导致了怎样的“病痛”。围绕这几个关键概念,本书由以下四个文本的阐释构成:其一是古希腊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系列剧,其二是圣经《旧约》之《约伯记》,其三是梁漱溟先生对“人生三路向”的论述,其四是发生在人类学内部的费孝通与利奇之论争。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本细读,当中包含着将文学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努力。
第一章 理性与个体:《俄狄浦斯王》
第一节 差异与辨识:二次解谜
第二节 理性及其立足点
第三节 边界和道路
第二章 个体与精神:《约伯记》
第一节 问与答
第二节 分离与合一
第三节 何为相遇
第三章 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
第一节 “三路向”与“三态度”
第二节 问题与启发
第三节 梁漱溟的“药方”
第四章 “定义”与“注释”:兼论中国早期人类学之路
第一节 “异文化”与“本文化”:从费孝通与利奇的论辩出发
第二节 定义与注释
第三节 注释性特征与“重新解释”
第五章 文化之“和”
第一节 “和”与“智慧”
第二节 文化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刘华,女,文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出版专著《俄狄浦斯的眼睛——伯格曼与电影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发表期刊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