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中国20世纪审美教育园地中*为辛勤的耕耘者。他是中国审美教育的启蒙者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美学的启蒙者之一。丰子恺认为,人生是苦闷的,脱离苦海的途径便是艺术和宗教。从实用的角度看,艺术是无用的。然而,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和人生的艺术化,认为艺术能美化人生,且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感情。”这是艺术的“大用”。丰子恺在审美教育的启蒙读物中,不失时机地介绍美学知识,阐述其美学观点。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41篇文章,让大众对丰子恺的美学思想作一番更深入的接触。
导读 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从梅花说到美从梅花说到艺术美与同情新艺术艺术三昧艺术鉴赏的态度艺术的效果艺术教育的原理桂林艺术讲话之一桂林艺术讲话之二桂林艺术讲话之三关于学校中的艺术科剪网童心的培养精神的粮食视觉的粮食暂时脱离尘世绘画之用音乐之用儿童与音乐艺术与人生图画与人生音乐与人生为什么学图画中国画的特色漫画艺术的欣赏赤栏桥外柳千条山中避雨我与弘一法师先器识而后文艺东西洋的工艺玻璃建筑深入民间的艺术艺术与革命艺术的眼光艺术与艺术家工艺实用品与美感漫画创作二十年《读〈缘缘堂随笔〉》读后感谈自己的画
金雅,女,系浙江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现为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中心主任、教授。兼任多家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学和民族审美精神研究,出版有《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人生艺术化与当活》《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等著,均为相关领域开拓之作,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和良好学术口碑。